從三江源歸來,采訪小組每一遍翻看素材,心中都涌起一陣感動。此行之前,“守護(hù)中華水塔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或許只是一句耳熟能詳?shù)臉?biāo)語,但在他們的故事里,我觸摸到了這句話最具體、最滾燙、最動人的脈搏。
索布查葉冰川下,志愿服務(wù)隊的隊員們?nèi)缤?span id="hfbr9vlhx" class="jdt_umold" data-umpos="363" data-ums="yes"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隱匿在冰谷間的水源,默默無聞,滴滴匯聚,奔流不息。一本本厚厚的巡護(hù)日志,每一座叫得出名字的山峰,都是關(guān)于“守護(hù)”的見證。采訪間隙,巴洪加羅的兒子給我看了他畫的“雪豹下山”的素描畫,男孩靦腆地說,希望以后能畫出更多動物讓更多人了解他的家鄉(xiāng)。隊員們說他們的守護(hù)就是為了給孩子們留下干凈的河流,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山谷間,父子相視的那一刻,便完成了一次關(guān)于“守護(hù)”無聲卻深刻的傳承。
在瑪多,我問卓瑪,“一戶一崗”制度的實行為你帶來最大的變化是什么?她說是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巡護(hù)自己的家園,掙著一筆工資,無形中也積累了實用技能,讓我感覺自己和家鄉(xiāng)的關(guān)系更緊密了!耙粦粢粛彙敝贫认袷且坏罉蛄,將牧民對“家”的守護(hù)與對生態(tài)的責(zé)任連接了起來,他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代言人。
透過央忠的取景框,我看到了另一種“看見”,不是充滿危機(jī)的窺探,是“鄰居”的探望。這種“看見”,讓守護(hù)從責(zé)任變成了情誼。每一張影像都訴說著這片大地上生命與生命之間共生的和諧。
十年,不是終點,而是序章。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同高原上的風(fēng),吹過冰川、草甸與峽谷,邀請更多人加入進(jìn)來共同譜寫守護(hù)“中華水塔”的動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