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報評論員
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之際,11月11日,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西寧召開。大會全面總結五年來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取得的成就,表彰各行各業(yè)涌現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全面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任務。號召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奮斗姿態(tài),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省建設實現新躍升。
此次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中,有的深耕高原鐵路線十余年,以精湛業(yè)務、暖心服務守護旅客平安,用實干踐行民族團結與責任擔當;有的以黨建引領筑牢民族團結根基,用暖心服務破解民生難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有的堅守“人民電業(yè)為人民”,以堅強電網守護著三江源的光明與希望;有的搭好協作橋梁,聚焦產業(yè)、醫(yī)療、民生精準發(fā)力,以對口幫扶實效厚植民族團結土壤……他們在經年累月的堅守中凝聚心力,于守望相助的真情里升華情誼,共同繪就了一幅民族團結和睦、經濟穩(wěn)步增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壯美畫卷。
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五年來,全省上下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始終貫徹“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重大要求,始終堅持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始終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始終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省建設,“四個與共”共同體理念、“五個認同”更加深入人心;加大民族地區(qū)投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進教育醫(yī)療均衡發(fā)展,物質基礎不斷夯實,居民收入穩(wěn)步增長,社會治安向好,社會基礎愈發(fā)牢固;大力推進文化事業(yè),“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省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必須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根本遵循,必須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根本保證,必須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作為不竭動力,必須堅持把完善體制機制作為工作保障,必須堅持把“富腦子、聚人心”作為重要路徑,讓各族群眾在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中,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篇章,每一項任務的落地、每一個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青海各族兒女的同心協力、齊心奮斗。要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健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制度體制,健全宣傳教育機制,在示范省建設體制機制上實現新躍升。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時代文明新風,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上實現新躍升。打響“三交”旅游品牌、勞務品牌、社區(qū)品牌,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實現新躍升。在發(fā)展中促進各族群眾增收致富,在發(fā)展中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發(fā)展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在促進各民族實現共同富裕上實現新躍升。健全和完善民族工作相關法律法規(guī)體系,推動民族事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加強民族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在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實現新躍升。
。▉碓矗呵嗪H請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