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盛夏高原綠意正濃,辭故迎新再續(xù)“青”情。
7月28日8時50分許,青海會議中心氣氛熱烈,人頭攢動。即將受表彰的第五批援青先進集體與先進個人滿懷激動與自豪,身披綬帶,等待接受屬于他們的榮耀。大會堂內(nèi)燈火璀璨,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有序就座,用崇敬的目光注視著在江源大地拋灑了熱血與汗水的援青前輩。
作為受表彰先進個人之一,當江蘇省第五批援青干部尹根再次置身于青海會議中心大會堂內(nèi),心中百感交集。三年前,他作為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來到青海,在這里接過了對口援青的“接力棒”;三年后,還是這里,只是這一刻,他成為了“接力棒”的傳遞者。
“三年的時間里,我們把青春譜寫在雪域高原,推動了產(chǎn)業(yè)援青、消費援青、智力援青,促進了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三年時光轉(zhuǎn)瞬即逝,但在青海留下的印記卻是永恒的。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與海南州當?shù)馗刹咳罕姴⒓缱鲬?zhàn)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厝ズ,我將一如既往地關(guān)注和支持青海發(fā)展,同時用在高原工作所積累的精神去回饋新的崗位,以新面貌新狀態(tài)促進對口援青工作邁入新階段。”尹根說。
9時整,第五批援青工作總結(jié)表彰暨第五批、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迎送大會正式召開。
會場內(nèi),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再次回響在耳畔,一個個熟悉的面孔再次映入眼簾。三年間的艱辛與付出,在此刻化作雷鳴般的掌聲,是肯定,是感激,是鼓勵,是期許。
面對高原艱苦環(huán)境和繁重任務,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以赤誠之心扎根高原、傾情奉獻,為青海留下了真金白銀的支持、交往交流交融的情誼、改革發(fā)展的經(jīng)驗理念和擔當實干的優(yōu)良作風,在江源大地上書寫了興產(chǎn)富民的壯美詩篇。
屏幕上,往昔的奮斗足跡悄然回蕩,過往的忙碌身影回溯重現(xiàn)。三年間的汗水與辛勞,在此刻化作無盡的感慨與不舍。那些奮斗在高原上的日日夜夜,化作一幕幕閃回的場景,是淚水,是笑容,是感動,是喜悅。
看著前輩們的經(jīng)歷,聽著前輩們的故事,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感觸良多。
“江蘇承擔著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xié)作的雙重責任。15年來,江蘇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扎根高原、奉獻高原,用他們出色的工作業(yè)績贏得了受援地黨委政府和干部群眾的普遍贊譽。今天,我從前輩手中接過了援青的‘接力棒’,將繼承和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良作風,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牢記使命、接續(xù)奮斗,推動江蘇援青工作持續(xù)健康高質(zhì)量發(fā)展。”江蘇省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領(lǐng)隊戴敏捷說。
“接過上海對口援青的‘接力棒’,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將堅持圍繞‘青海所需、上海所能’,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產(chǎn)業(yè)發(fā)展、民生期盼,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援青工作,在雪域高原升華精神境界,實現(xiàn)人生價值。”上海市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領(lǐng)隊田哲說。
看著自己翻過的山川、走過的草原,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感慨萬千。
三年的援青時光,讓天津市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楊志高對青海有了深深的眷戀。“從黃河到海河,連接起的不僅是兩座城市,更是兩地人民的心。在這里,我見證了青海的發(fā)展,參與了青海的建設,更收獲了青海人民的深情厚誼。如今,雖然我要離開這片熱土,但我的心將永遠與青海同在。”楊志高說。
“值!”這是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梁榮勃對過去三年援青的總結(jié)。“能夠在青海貢獻自己的力量,奉獻自己的一些價值,值!能夠代表企業(yè),在援青期間盡己所能,為受援地提供所需幫助,值!希望后續(xù)的援青干部人才扎扎實實做好援青工作,繼續(xù)為青海的發(fā)展貢獻力量。”梁榮勃說。
當?shù)谖迮喔刹咳瞬盘ど蠚w途,三年援青奮斗足跡依然清晰深刻、歷歷在目,他們的卓越功績,青海人民銘記在心。當?shù)诹喔刹咳瞬耪b待發(fā),他們將懷揣對高原人民的真摯情感,在江源大地上續(xù)寫新的熾熱與感動。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