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深秋的青海,寒意漸濃。青海紅十字醫(yī)院的病床上,少年才仁低頭翻看著課本。這是他在西寧求學一年來的第三次住院,他的臉上已沒有了最初的慌張。
“有周老師在,我就不怕。”才仁說。
才仁口中的周老師,是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學的周興梅老師。他們的緣分,要從一年前的新生報到日說起。
“其他學生都辦完手續(xù)了,我才看見才仁被父親推著過來。”周興梅回憶說,“當時我以為他是暫時腿腳不便,后來才得知是下肢癱瘓。”
“那一刻,我看到了一個少年向命運抗爭的勇氣。”周興梅說,她的心被深深觸動了。
報到時,才仁提出請求:想和弟弟同班,住一樓宿舍。周興梅立即協(xié)調班級調整、宿舍調換,并請人在宿舍門口加裝了輪椅斜坡。
當才仁兄弟倆走進改造好的宿舍時,才仁鄭重地向老師致謝。一顆信任的種子,就這樣在師生間生根發(fā)芽。
“周老師真的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師。”才仁說著,眼中泛起淚光。入學后,周老師幫他們申請助學金、減免校服費,讓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的兄弟倆能在西寧安心讀書。
這份關懷,很快經歷了第一次考驗。入學僅一個月,才仁突發(fā)嚴重過敏,全身紅疹,呼吸急促。凌晨4時的電話驚醒了周興梅,她直奔醫(yī)院,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才仁不能有事。”
醫(yī)院里,才仁渾身發(fā)抖,遠在玉樹的父母無法及時趕到。周興梅果斷簽下手術同意書,整夜守在病床前。那是她第一次全面了解才仁的病情,也更深刻地理解了這位少年求學之路的艱難。
“這一次,我才直觀地看到,才仁多么勇敢。”周興梅說。
這樣的守護,漸漸成了常態(tài)。
2024年10月,才仁的輪椅輪子損壞了,周興梅自掏腰包墊付配件費,還帶著學生跟著視頻學習拆裝。同年11月,才仁腰部劇痛需要手術,她跑前跑后地辦理手續(xù)、聯(lián)系殘聯(lián)申請補助,還悄悄拿出自己的500元班主任補助?匆娦值軅z還穿著單薄的秋裝,她又立即買來兩件羽絨服。
最讓才仁感動的是,今年6月,周興梅得知西寧輪友協(xié)會可以捐贈電子車頭,她多次聯(lián)系溝通,全程跟進物流,到貨后組織學生共同安裝。當看到才仁操作著電子車頭輪椅在校園里自由行駛時,周興梅的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
“有了這個輪椅,我可以自己打籃球了。”才仁的笑容格外燦爛。
周興梅的這份用心,不僅溫暖了才仁,也溫暖著每一名學生。在同事眼中,周老師喜歡找學生聊天,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必須要有滿腔熱情,要多花心思了解學生,才能用恰當的愛去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周興梅對教育有著自己的理解。
2023年在玉樹治多縣支教時,周興梅用一年時間家訪了全班47名學生,走過60多公里沙石路,到過海拔4600米的草原。在家訪中看到學生索南趴在木箱上寫作業(yè),她立即為索南訂購了學習桌。
“孩子需要的,不過是一份被看見的溫暖,一份不放棄的守護。”周興梅說。
如今,青海紅十字醫(yī)院的病房里,周興梅依然常常出現(xiàn)。她帶著精心準備的吃食和學校的慰問品,幫才仁補習功課。
“等你好起來,咱們一起去看學校的籃球比賽。”周老師輕聲安慰著病床上的才仁。
才仁用力點頭,目光越過病房的窗戶,看著燦爛的陽光,對未來有著無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