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生態(tài)高地
黑冠椋鳥成為青海省新記錄鳥種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宋明慧
發(fā)布時間:2025-10-05 08:17:06
編輯:馬琦雯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9月30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yè)和草原局了解到,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xié)會副會長王小炯近期在野外監(jiān)測中記錄到一只頭頂烏黑的鳥類,經查閱權威資料,通過細致比對鳥類的形態(tài)特征,最終確認該鳥種為黑冠椋鳥。經省林業(yè)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確認,黑冠椋鳥被認定為青海省鳥類分布新記錄。

  此次記錄到的黑冠椋鳥,發(fā)現在距離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花土溝鎮(zhèn)58公里的青海油田輸油氣公司大烏斯站生活區(qū)。發(fā)現時,該鳥停棲于生活區(qū)一株黑枸杞樹上,正專注啄食果實,行為姿態(tài)清晰可辨,結合其分布習性與遷徙規(guī)律,推測本次記錄的黑冠椋鳥為迷鳥。

  從監(jiān)測點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析,大烏斯站生活區(qū)地處戈壁地貌核心區(qū)域,自然植被以耐旱、耐鹽堿物種為主體。其中,站區(qū)圍墻外側發(fā)育有小片天然與人工混生的灌叢群落,核心物種包括白刺、黑枸杞、蘆葦、紅柳及榆樹等,為鳥類構筑了基礎棲息與覓食場所。灌叢間隙還零散分布著若干小型水洼,雖單處面積有限,但在干旱少水的戈壁環(huán)境中,形成了不可或缺的“微型水源”,顯著提升了該區(qū)域對鳥類的生態(tài)吸引力。

  黑冠椋鳥特征為頭部黑色光澤,具細長松散的頂羽,臉頰及上胸的羽毛豎立,成年黑冠椋鳥體長約20厘米,體重40至54克。廣泛分布于印度,偶見于我國西藏東南部、云南西部等地,最近一次于2022年8月19日在新疆記錄到。主要活動于低地丘陵開闊的落葉林、灌木叢和靠近人類居住地的耕地,以昆蟲、果實、花蜜為主食,大部分在喬木上覓食,也會在低矮的灌木叢中覓食,偶爾會到地面覓食。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我省舉行2025年烈士紀念日活動
羅東川:用心用情保安全穩(wěn)供應惠民生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四十二號)
"全國十佳新聞工作者"青海推薦人員評選結果公示
雙節(jié)同慶時 “農”情滿大通
青海德令哈市舉辦駐村工作隊員能力提升培訓
24H熱點
青海省第34屆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啟動
青海首次發(fā)現黑冠椋鳥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2025年青海省“三北”等重點...
“發(fā)展中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與保護研修班”在西寧結業(yè)
國家能源集團青海公司瑪爾擋水電站開展2025年魚類...
青海推進“三北”工程六期建設任務實現總量過半
青海澤庫縣筑牢生態(tài)屏障 繪就綠色發(fā)展新圖景
《青海省動物防疫條例》將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違反...
【家住黃河源】牽掛雪豹“凌小芒”
湟水上游有北川—北川河源區(qū)生態(tài)保護紀實
熱點圖片
大美青海:天地壯闊入眼來
大美青海:天地壯闊...
同賽公路瓦浪隧道雙線順利貫通
同賽公路瓦浪隧道雙...
【家國同慶 月滿中秋】用歌聲唱響新海北用旋律寄托新未來
【家國同慶 月滿中秋...
【家國同慶 月滿中秋】金秋海北:旋律中的家國禮贊與草原情長——青海海北州“喜迎國慶·律動海北”經典原創(chuàng)歌曲展播側記
【家國同慶 月滿中秋...
【假日見聞】繪文旅畫卷 品湖山新韻
【假日見聞】繪文旅...
【家國同慶 月滿中秋】西寧火車站全流程服務護航旅客長假出行
【家國同慶 月滿中秋...
英雄嶺上“獅20”
英雄嶺上“獅20”
江源舞韻潤人心——青海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成立70周年國慶文藝專場演出現場見聞
江源舞韻潤人心——...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黑冠椋鳥成為青海省新記錄鳥種

青海日報
2025-10-05 08: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黑冠椋鳥成為青海省新記錄鳥種

青海日報
2025-10-05 08: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黑冠椋鳥成為青海省新記錄鳥種

  • 2025-10-05 08:17:06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9月30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yè)和草原局了解到,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xié)會副會長王小炯近期在野外監(jiān)測中記錄到一只頭頂烏黑的鳥類,經查閱權威資料,通過細致比對鳥類的形態(tài)特征,最終確認該鳥種為黑冠椋鳥。經省林業(yè)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確認,黑冠椋鳥被認定為青海省鳥類分布新記錄。

  此次記錄到的黑冠椋鳥,發(fā)現在距離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花土溝鎮(zhèn)58公里的青海油田輸油氣公司大烏斯站生活區(qū)。發(fā)現時,該鳥停棲于生活區(qū)一株黑枸杞樹上,正專注啄食果實,行為姿態(tài)清晰可辨,結合其分布習性與遷徙規(guī)律,推測本次記錄的黑冠椋鳥為迷鳥。

  從監(jiān)測點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析,大烏斯站生活區(qū)地處戈壁地貌核心區(qū)域,自然植被以耐旱、耐鹽堿物種為主體。其中,站區(qū)圍墻外側發(fā)育有小片天然與人工混生的灌叢群落,核心物種包括白刺、黑枸杞、蘆葦、紅柳及榆樹等,為鳥類構筑了基礎棲息與覓食場所。灌叢間隙還零散分布著若干小型水洼,雖單處面積有限,但在干旱少水的戈壁環(huán)境中,形成了不可或缺的“微型水源”,顯著提升了該區(qū)域對鳥類的生態(tài)吸引力。

  黑冠椋鳥特征為頭部黑色光澤,具細長松散的頂羽,臉頰及上胸的羽毛豎立,成年黑冠椋鳥體長約20厘米,體重40至54克。廣泛分布于印度,偶見于我國西藏東南部、云南西部等地,最近一次于2022年8月19日在新疆記錄到。主要活動于低地丘陵開闊的落葉林、灌木叢和靠近人類居住地的耕地,以昆蟲、果實、花蜜為主食,大部分在喬木上覓食,也會在低矮的灌木叢中覓食,偶爾會到地面覓食。

 。▉碓矗呵嗪H請螅

作者 宋明慧
編輯:馬琦雯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