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州市新聞
【節(jié)水潤青!刻K爾吉村節(jié)水灌溉激活產業(yè)新動能
作者:李增平
發(fā)布時間:2025-08-17 07:54:57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以前澆地像‘打仗’,水渠一開口,水順著坡地亂淌,好地被沖成泥灘,高地卻澆不透。”說起過去的用水難題,蘇爾吉村的老人記憶猶新。

蘇爾吉村在西寧市湟中區(qū)共和鎮(zhèn)的淺山地帶,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十年九旱”是常態(tài)。灌溉是確保農作物生長的關鍵,以前大家覺得青海不缺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最方便。

思想的轉變始于2012年。在省、西寧市和湟中縣(現(xiàn)為湟中區(qū))水利部門的指導下,村兩委帶著村民算清“三本賬”:漫灌時畝均用水636立方米,水費和土地沖毀損失合計超百元;若改用噴灌,畝均用水可降至300立方米,節(jié)水超50%。一筆筆明白賬讓“要我節(jié)水”變成“我要節(jié)水”,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申請到200余萬元水利發(fā)展資金,在600畝梯田上鋪開了噴灌網絡,讓水流精準“跑”到每株作物根旁。

“現(xiàn)在擰開閥門,水霧均勻灑在菜苗上,省水又省力。”正在操作噴灌設備的種植戶王秀蘭笑著說,過去澆完600畝地要20個壯勞力忙一周,如今一個人操作設備兩天就能完成,“水夠用了,心里就踏實了。”

節(jié)水設施的建成,為產業(yè)轉型埋下了伏筆。西寧市聚焦蘇爾吉村現(xiàn)有的灌溉設施,不斷調整種植業(yè)結構,按照突出特色、擴大規(guī)模、強化基礎、增加效益的思路,大力發(fā)展蔬菜產業(yè),成立了種植合作社,引進先進的節(jié)水技術和設備,配套建設PE/PVC管網系統(tǒng),使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45提升至0.85。灌溉有了保障,村里的種植品種從原來的油菜、大豆、小麥3種擴展到了西藍花、菠菜、甘藍、油菜薹和生菜等10多種,多元化的種植結構讓村民的增收渠道越走越寬。

根據不同作物生長期的需水量,合作社制定了精準灌溉制度,“西藍花結球期多澆點,生菜幼苗期少澆點,科學用水讓產量提高了三成。”技術員說。如今的蘇爾吉村蔬菜年產量穩(wěn)定在1500噸以上,年收益達600余萬元。

從“水荒愁”到“水潤興”,蘇爾吉村的變遷是青海踐行“四水四定”原則的縮影。如今,在這片曾經干旱的淺山地上,節(jié)水灌溉不僅澆綠了田野,更“潤”活了產業(yè)、“滋”富了百姓。

(來源:西海都市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專業(yè)職務任職資格評審通知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西寧兩重煙火里的民生圖譜
2025青海省海西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推介會舉辦
24H熱點
【節(jié)水潤青!刻K爾吉村節(jié)水灌溉激活產業(yè)新動能
海西州攜手華為共繪數字轉型新圖景
天峻縣“智閣魯如”暨農牧民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開幕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西寧兩重煙火里的民生圖譜
青海海西格爾木市枸杞采摘節(jié)啟幕
下營二村百畝荷蘭豆豐收啦
青海省第九屆藏族拉伊大賽暨海南州首屆“青海湖杯...
青海果洛:2025阿尼瑪卿極限挑戰(zhàn)賽啟幕
2025青海省海西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推介暨柴達木枸...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刻睦娌枳兩碛
熱點圖片
再創(chuàng)奇跡!雪豹幼崽凌小芒成功救護
再創(chuàng)奇跡!雪豹幼崽...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察】西寧兩重煙火里的民生圖譜
【來自一線的經濟觀...
文化活動搭舞臺 移風易俗樹新風
文化活動搭舞臺 移風...
沉浸式體驗傳遞“兩山”理念——“8·15全國生態(tài)日”青海宣傳活動現(xiàn)場見聞
沉浸式體驗傳遞“兩...
聚青海匯合力 共話算力“芯”生態(tài)——2025光合組織領導人大會側記
聚青海匯合力 共話算...
守綠換金“青字號”——“兩山”理念青海實踐系列報道之五
守綠換金“青字號”...
【“兩山”理念青海實踐報告】江河源頭綠意濃
【“兩山”理念青海...
守護綠水青山 捧出“金山銀山”——青!皟缮健鞭D化路子越走越寬
守護綠水青山 捧出“...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節(jié)水潤青!刻K爾吉村節(jié)水灌溉激活產業(yè)新動能

西海都市報
2025-08-17 07:5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節(jié)水潤青!刻K爾吉村節(jié)水灌溉激活產業(yè)新動能

西海都市報
2025-08-17 07:5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節(jié)水潤青!刻K爾吉村節(jié)水灌溉激活產業(yè)新動能

  • 2025-08-17 07:54:57
  • 來源:西海都市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以前澆地像‘打仗’,水渠一開口,水順著坡地亂淌,好地被沖成泥灘,高地卻澆不透。”說起過去的用水難題,蘇爾吉村的老人記憶猶新。

蘇爾吉村在西寧市湟中區(qū)共和鎮(zhèn)的淺山地帶,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十年九旱”是常態(tài)。灌溉是確保農作物生長的關鍵,以前大家覺得青海不缺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最方便。

思想的轉變始于2012年。在省、西寧市和湟中縣(現(xiàn)為湟中區(qū))水利部門的指導下,村兩委帶著村民算清“三本賬”:漫灌時畝均用水636立方米,水費和土地沖毀損失合計超百元;若改用噴灌,畝均用水可降至300立方米,節(jié)水超50%。一筆筆明白賬讓“要我節(jié)水”變成“我要節(jié)水”,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申請到200余萬元水利發(fā)展資金,在600畝梯田上鋪開了噴灌網絡,讓水流精準“跑”到每株作物根旁。

“現(xiàn)在擰開閥門,水霧均勻灑在菜苗上,省水又省力。”正在操作噴灌設備的種植戶王秀蘭笑著說,過去澆完600畝地要20個壯勞力忙一周,如今一個人操作設備兩天就能完成,“水夠用了,心里就踏實了。”

節(jié)水設施的建成,為產業(yè)轉型埋下了伏筆。西寧市聚焦蘇爾吉村現(xiàn)有的灌溉設施,不斷調整種植業(yè)結構,按照突出特色、擴大規(guī)模、強化基礎、增加效益的思路,大力發(fā)展蔬菜產業(yè),成立了種植合作社,引進先進的節(jié)水技術和設備,配套建設PE/PVC管網系統(tǒng),使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45提升至0.85。灌溉有了保障,村里的種植品種從原來的油菜、大豆、小麥3種擴展到了西藍花、菠菜、甘藍、油菜薹和生菜等10多種,多元化的種植結構讓村民的增收渠道越走越寬。

根據不同作物生長期的需水量,合作社制定了精準灌溉制度,“西藍花結球期多澆點,生菜幼苗期少澆點,科學用水讓產量提高了三成。”技術員說。如今的蘇爾吉村蔬菜年產量穩(wěn)定在1500噸以上,年收益達600余萬元。

從“水荒愁”到“水潤興”,蘇爾吉村的變遷是青海踐行“四水四定”原則的縮影。如今,在這片曾經干旱的淺山地上,節(jié)水灌溉不僅澆綠了田野,更“潤”活了產業(yè)、“滋”富了百姓。

(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 李增平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