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40年前,丁香被選定為西寧市花。然而,這之前它們就已互結情緣。后來,光陰的指針在年度的刻盤上轉了一圈又一圈,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內心深處,對于丁香的那份獨情從未變過。



又到丁香盛放的時節(jié),滿枝簇擁的花朵連成一片又一片繽紛的花海,或在公園里、山坡上,或在綠地間、道路旁,把整座城市包裹其中,清淺的夏風彌散丁香的香氣,引來追花賞花的人們,這座高原古城因丁香更添一份美麗和熱鬧。
打造“丁香之城”,這份屬于西寧的浪漫背后,更承載著這座城市以綠為進的蓬勃朝氣,閃耀著獨有的生態(tài)魅力。
收集88種!西寧是丁香的“天選之城”
一眼望去,紫色、白色、粉色的花穗掛滿枝頭,好一派盎然的盛夏之景;▍仓械囊惶幉Aш柟夥績龋ぷ魅藛T正悉心查看培育幼苗的長勢、濕度,這些幼苗已長到10公分高,展示出頑強的生命力,這是西寧植物園植物與生態(tài)研究中心這段時間的平常之景。
在西寧乃至青海很多川水地區(qū),說起丁香無人不識。作為西寧植物園植物與生態(tài)研究中心主任,滿麗婷近年來一直參與丁香研究,對丁香品種收集、選育、品種分類等已熟稔于心。滿麗婷說:“丁香研究其實就是引進來、選出來、再繁育推廣,而這就經歷了幾十年之久。”
對于一種植物而言,選種可能要經歷很多的困難,但種質資源收集和品種選育可謂研究的核心。收集引進的丁香品種分布在全國各地,多以北京、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北方地區(qū)為主。而把這些種質資源收集到西寧后,就要根據觀賞特性和生長習性選擇適合在西寧地區(qū)生長的品種,再對適生品種進行繁育技術研究和推廣示范。
滿麗婷告訴記者:“到目前收集了丁香種質資源88個種(品種)103份,這其中原種有20多個,品種60多個,主要工作就是利用種質資源選育良種,開展育種技術研究,培育新品種。”
說起丁香的育種技術,長期從事丁香研究的滿麗婷隨口道來:育種技術包括選擇育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等方式,其中選擇育種就是在播種的實生苗中選擇變異較大的、符合育種目標的植株標記,再采用扦插、嫁接等方式進行擴繁,經過三四年觀測,性狀穩(wěn)定后,才算是選育出來的新品種,再開展評審登記等工作。
“我們在收集到的種質資源基礎上還要做一些科學研究,充分利用收集到的種質資源,設計不同的組合進行雜交,目的就是篩選出適應在高原地區(qū)生長,花大色艷、抗逆性強的新品種。”滿麗婷表示。
丁香在國內外多有分布,西寧為何選擇與丁香雙向奔赴?丁香在外地和西寧種植,分別會表現不同的形態(tài),但在西寧它的生長狀況比別的地方更好,可以說西寧是丁香的“天選之地”。滿麗婷說,丁香是一種耐寒耐旱、抗逆性強的植物,西寧氣候冷涼適宜丁香生長,而且從城區(qū)綠化來講,丁香在種植花灌木面積中還是占多數。
從西寧南北山到公園街道,一株株丁香樹以最旺盛的生命張力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生態(tài)顏值,歷經幾十年,一株株丁香新品種從實驗室的一株幼苗變成高大的丁香樹。
滿麗婷表示,關于丁香的研究將不斷持續(xù)。目前圍繞丁香種質創(chuàng)新制定了短期、中期、長期目標,還要繼續(xù)做好種質資源收集、育種相關工作,把選出來的優(yōu)異品種推廣出去,并在丁香文化深度挖掘、科普宣教上下功夫,讓丁香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占到70%!丁香成城區(qū)花灌木種植的主力品種
在地處西寧南川河東岸的長青園里,一處坡地上的成片丁香樹,平均高度超過1.5米。這些都是今年新栽種的苗木,按照它的生長周期會在明年正常開花。
西寧市林業(yè)和草原局城市綠化管理科科長杜向東介紹,今年西寧市擴展地域特色,優(yōu)化植被種植結構,種植紫丁香、小葉丁香、什錦丁香等6個品種近萬株,集中在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南山公園、長青園綠地內種植丁香共計27290平方米,在西寧市城中區(qū)濱河南路、南川東路東側及城北區(qū)寧張路側分帶種植6140米。
“丁香作為城市綠化花灌木品種,像今年這樣集中成片栽植丁香以前沒有過,今年的種植面積大約如一個中型公園的大小。在綠化中專門突出丁香集中栽種,一方面是提升優(yōu)化綠地品質,另一方面是為了成片展示的效果,讓人們能就近賞花。”杜向東說。
西寧打造“丁香之城”,毋庸置疑丁香是基礎。目前,丁香作為自然分布的鄉(xiāng)土樹種,種植面積占到西寧市城區(qū)花灌木種植面積的70%。據初步估算,近幾年西寧新栽種的丁香已經達到200萬株以上,不少新優(yōu)品種丁香正在積極推廣應用。
這些年,西寧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家門口的綠地多了,公園街道的樹種豐富了,花灌木也多了。說起變化杜向東有著至深感受,氣候明顯改善,走哪兒都能見綠,中層和底層也能看到開花植物,其中見得最多的就是丁香。
“最早是為了見綠,多以單調的榆樹、楊樹、柳樹為主,后來生長氣候越來越好了,就選擇栽植花灌木,也是從種植丁香開始,紫丁香最為多見,現在也正經歷不斷豐富的過程。”杜向東說。
滿城丁香滿城香。自2011年杜向東來到西寧,已經過了14個年頭,如今隨著“丁香之城”的打造,丁香盛開處處是景,不僅美化了街道,裝點了公園綠地,更衍生為生態(tài)品牌。杜向東說:“經過多年種植,丁香已經成為綠化樹種中花灌木的主力品種,種植面積和種植數量占比較大。”
丁香遍布的花叢間,是絡繹不絕賞花的人們,拿出手機定格丁香的美好。殊不知,這暗香浮動的背后離不開悉心的管養(yǎng)。杜向東說,春季是返青的關鍵時期,春灌是每年綠化中關鍵一環(huán),今年因為降水少灌溉的工作量加大。除了澆水,每年的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也是管護的重點。
種得好花仍需養(yǎng)。“以后應強化專業(yè)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從集約化思維,從養(yǎng)護管理、技術、措施等方面多維突破,不斷提升管養(yǎng)水平。”杜向東表示。
全國第一!丁香種質資源庫已掌握60多個品種繁育技術
見到西寧植物園植物與生態(tài)研究中心林業(yè)工程師毛英時,她剛剛完成一株丁香的臘葉標本制作。“制作標本一方面是為了便于科普宣教,另一方面從分類學角度來說,是種質資源的檔案資料,是分類學和植物進化研究很好的‘證明’材料。”毛英說。
大學畢業(yè)后,毛英就留在青海從事與鄉(xiāng)土樹種繁育相關的工作,但真正和丁香研究打交道要從2020年說起,這一年,全國首個丁香種質資源庫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說起丁香,以前見到最多的就是紫丁香或暴馬丁香,現在品種更加豐富了,數量也比以前大幅增加,尤其到西寧植物園植物與生態(tài)研究中心工作后,見到很多以前都沒見過的丁香。”藍紫色丁香、淡粉色丁香、藍色丁香以及不同開花形態(tài)的丁香,讓毛英大開眼界。
致力于丁香研究,毛英覺得丁香繁育和鄉(xiāng)土樹種繁育相似而又不同。說起近幾年選育出的省級良種,毛英一一道來:紫丁香、暴馬丁香、四川丁香、遼東丁香、巧玲花、花葉丁香……
花葉丁香因為根系發(fā)達,栽種在荒山荒坡上,能防止水土流失,目前也正在城市綠化中推廣,它的成活率能達到90%以上,在西寧植物園丁香專類園、沈那公園等地都有栽植。參與了花葉丁香的選育擴繁,毛英說:“在群體中選出優(yōu)株后進行擴繁,選擇在西寧市及湟中區(qū)泥麻隆村、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三個不同海拔梯度的區(qū)域進行區(qū)域試驗,和當地主栽丁香品種從成活率、生長率、開花情況等方面作對比,一般歷經三年申報良種,進行審查認定。”
我們眼中淡雅輕盈的丁香,在毛英看來有著更專業(yè)的解讀:“遼東丁香生長迅速、年生長量大,花葉丁香花序長、花期長、根系發(fā)達,從觀賞性方面來說優(yōu)勢更突出,景觀效果相較于其它丁香會略勝一籌。”
“在全國來說,西寧收集到的丁香屬植物種質資源的品種和數量算是比較多,現在已經掌握60多個丁香品種的繁育技術,其中多數采用嫁接或播種繁育手段,繁育出的大量苗子成苗后推廣應用于城市綠化,目前推廣出去的已經有近30種。”就像毛英所言,這是幾十年來的不斷積累和付出。
西寧打造“丁香之城”,對毛英而言是深入做好丁香研究的一次機遇:育種的同時開展種質遺傳多樣性研究,厘清收集來的丁香種質資源之間的親緣關系,并進行歸類。“目前選擇紫丁香、白丁香來篩選控制花色的基因。以后我們還要持續(xù)加強育種技術的研究,選育出更多表現性狀良好的適生新品種進行推廣。”毛英如是說。
把時間的卷軸緩緩鋪開,一代又一代植綠人,正如一朵朵寓意幸福的“五瓣”丁香,和丁香一起敢與干旱和貧瘠較量,丁香與西寧正美美與共,關于丁香的故事也將一直延續(xù)。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