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生態(tài)
【行走黃河·沿黃9省區(qū)、山東16市黨媒全媒體聯(lián)動報道】黃河穿城過 金城綠意濃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張九龍 高廣超 徐 斐 胡 明
發(fā)布時間:2024-11-10 07:40:26
編輯:李娜
微信圖片_20241110060342黃河在蘭州穿城而過,秋日的黃河蘭州中山橋段兩岸風景如畫。陳斌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甘肅省蘭州市古稱“金城”,是自秦漢以來的絲路重鎮(zhèn)。在蘭州,一條大河穿城而過,一座鐵橋貫穿南北,一碗牛肉面香遍全國。

  作為唯一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與黃河相守相伴、血脈相通,蘭州人對這條母親河有格外深厚的感情。地處西北,干旱少雨,蘭州的自然條件并不優(yōu)越,黃河就像是一條綠絲帶,支撐起整座城市的生態(tài)脈動。經過一代代人的接力守護,如今蘭州已是山青、水凈、岸綠、景美的模樣。

  10月16日,記者在蘭州蹲點采訪,探尋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密碼,感受隴原大地執(zhí)著向綠的精神風貌。

  背冰上山接力種樹,南北兩山變了模樣

  8時許,金秋十月的黃河蘭州中山橋段,風中帶著微微的涼意。河水潺潺,仿佛在低語著千年的故事,匆匆流向遠方。

  中山橋建成于1909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黃河上建成的第一座公路橋梁,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黃河蘭州中山橋段是市民游客休閑觀光的優(yōu)選地,既可漫步飽覽黃河風情,也可乘船于黃河之上激流勇進,還可于岸邊茶攤坐飲觀景。

  從中山橋北行數(shù)十米,記者來到了白塔山公園。公園正大門上掛著一幅匾額,上有“九曲安瀾”四個大字。拾級而上,一路林木蔥郁,亭榭回廊相連,白塔聳立山頭,吹過檐角的風激蕩起細微的銅鈴聲。

  今日的白塔山被綠植覆蓋、生機勃勃,可就在幾十年前,蘭州人還用“皋蘭山上一棵樹,白塔山上七棵樹”來形容南北兩山的荒蕪景象。南北兩山地處干旱、半干旱黃土丘陵溝壑地區(qū),土壤貧瘠,常年降雨稀少,蒸發(fā)量大,生態(tài)脆弱。蘭州文史學者王文元介紹,1959年冬天,為了建設白塔山公園,蘭州人頂著凜冽的北風從黃河鑿冰,背冰上山搞綠化。從機關干部到工人、學生、退休人員……人們用麻袋背冰,用土筐抬冰,掃雪堆積水,背負冰塊排成長龍爬山的隊伍及他們踩出的深深足印,在寒冬中醞釀來年的綠色希望。

  此后幾十年如一日,蘭州人民接力綠化南北兩山,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2023年,蘭州市南北兩山環(huán)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完成了2.2萬畝隴中地區(qū)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項目建設任務。今年,又投資2360萬元,重點實施“省門第一道”水利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維修改造及綠化一期項目,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2000畝,新建蓄水池3座,敷設主干管道3600米,改造田間配套設施約2000畝。

  南北兩山從荒山到青山再到彩山,不僅成為蘭州的生態(tài)屏障,而且成了休閑旅游的重要場所,F(xiàn)在的蘭州,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城市景觀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代人的共同夙愿變成了現(xiàn)實。

  織就百里黃河風情線

  10時許,從白塔山公園緩步而出,記者沿著黃河岸邊一路順流而行。由濱河步道望去,路橋橫臥,游船穿行,水上飛鳥蹁躚輕舞,岸邊垂柳隨風搖曳。

  近年來,蘭州持續(xù)加強黃河沿線治理,不斷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文化和旅游、生態(tài)和經濟融合發(fā)展。黃河蘭州段兩岸,逐漸形成百里黃河風情線綠色長廊,21個河濱公園、55座雕塑“鑲嵌”在這條中國最長市內濱河公園和最大城市帶狀公園里,生態(tài)綠化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

  行走在黃河之濱,可城市漫步享受悠閑,亦可“刮碗子”自在放空,還可乘羊皮筏子感受激情。據(jù)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蘭州市文旅市場持續(xù)保持火熱勢頭,全市累計接待游客逾5734萬人次,同比增長42.98%,實現(xiàn)旅游消費超386億元,同比增長72.05%。

  臨近中午,來到水車博覽園,記者遠遠就被高大的木質水車所吸引。這處公園沿黃河而建,分布著十幾輪水車。黃河奔騰,水車旋轉,渠水蜿蜒,呈現(xiàn)出農業(yè)生產的景象。

  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鄧明介紹,蘭州水車歷史悠久,是古代黃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明朝進士、蘭州人段續(xù)在任官時曾游歷南方數(shù)省,他利用南方木制筒車的構造原理,結合黃河水急等特點,經過反復試制,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成功制成黃河水車,而后黃河兩岸農民爭相仿制。段續(xù)創(chuàng)制黃河水車后,歷經400余年的發(fā)展完善,到1952年,黃河兩岸共有250多輪水車,成為金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蘭州也被譽為“水車之都”。

  下午2點,從水車博覽園出來,記者一行走進了隔壁的綠色公園。這處“天然氧吧”建于1997年,種植了大面積草坪,四季鮮花造型點綴其間。如今,經過改造升級的綠色公園,突出彩陶文化主題,布置了彩陶以及書簡,別具特色。“以前黃河邊沒有多少好走的路。如今,這里的健身步道平整舒適,哪個人會不喜歡呢?”年近70歲的蘭州市民王樸說。

  變化隨處可見。依托百里黃河風情線,蘭州市建成72處全民健身場所,增設自助書吧、環(huán)保公廁、健身器材等便民設施3000多套;推出“健步走”“熒光跑”等各類全民健身活動,舉辦黃河大合唱、“如意甘肅·多彩非遺”等展演活動,全力打造集健身、游覽、觀光、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慢生活休閑廊道。

  “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此被記錄到”

  蘭州地處黃河上游,是黃河的重要水源涵養(yǎng)區(qū),在構筑國家西部重要生態(tài)安全屏障、確保“一河凈水送下游”中承擔著重要責任。

  16時,記者到達了位于蘭州市安寧區(qū)的水生態(tài)科普公園。這座公園花草環(huán)繞,遠遠望去并不起眼,但在下方18米的位置,建有西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全地埋式凈水廠——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

  2023年4月,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全線改造運行后,污水日處理規(guī)模由原來的20萬立方米提升至40萬立方米,覆蓋了蘭州市七里河、安寧片區(qū),為近80萬的人口提供污水處理服務,出水水質優(yōu)于一級A標準,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蘭州水環(huán)境。

  建在黃河岸邊的污水處理廠,相當于在黃河附近“植入”地下箱體,如何處理透水、漫灌等問題,對各項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采用了先進的深度處理技術,將水和細菌、微生物、懸浮物等雜質徹底分離,使污水由濁變清,達到城市再生水標準,有效減少該黃河段水中污染物含量。”中信環(huán)境技術(蘭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全國黃河流域12個入河排污口排查試點城市之一,蘭州持續(xù)完善黃河流域生態(tài)大保護大協(xié)同格局,建立健全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巡查、枯水期聯(lián)防聯(lián)控等工作機制,在黃河干流與白銀、臨夏等市州建立橫向生態(tài)補償機制,與武威、臨夏、白銀等城市簽訂污染聯(lián)防聯(lián)控協(xié)議,突出黃河治理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保障一河清水送下游。近年來,黃河蘭州段實現(xiàn)了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兩個百分百”: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yōu)良率100%,出境斷面水質穩(wěn)定達到二類水體;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水質提升,鳥兒為證。“隨著黃河蘭州段的環(huán)境整體向好,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此被記錄到:白尾海雕、黑鸛、尖尾濱鷸……有理由相信,這個名單還會不斷增加。”鳥類生態(tài)學專家、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叢培昊,前不久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就叫《蘭州黃河上的水鳥》。據(jù)統(tǒng)計,蘭州濕地鳥類主要棲息地已覆蓋黃河沿線的多個區(qū)縣。

  夕陽西下,大河安瀾。靜的水與動的鳥,共同編織了一曲自然的贊歌,成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見證者。

推薦閱讀
中共青海省軍區(qū)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召開
省委議消會議召開 陳剛講話 吳曉軍主持
延續(xù)“紅醫(yī)精神”以腳步丈量高原大地
青海西寧:湟水河(西寧段)水質穩(wěn)定達到Ⅲ類
第34屆中國新聞獎 18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招聘總成績及體檢等事項通知
青海湟源:獲評全省首個縣級示范單位
青海海東:“理潤海東”宣講品牌矩陣正式發(fā)布
24H熱點
【行走黃河·沿黃9省區(qū)、山東16市黨媒全媒體聯(lián)動報...
青海:西寧南北山和西寧市湟水林場森林可持續(xù)經營...
黃河源頭數(shù)萬只水鳥即將遷徙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頻頻現(xiàn)身大通
俯瞰“千湖之縣” 雪景美不勝收
青海西寧何以成為雪豹之都
青海今年累計下達中央和省級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9...
【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紀念“兩路”通車70周年】...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云端1...
【生態(tài)觀察】“綠色”班瑪 生態(tài)凈美
熱點圖片
黨建引領激起一池金融“活水”
黨建引領激起一池金...
以“綠”煥發(fā)電解鋁“第二春”——因地制宜發(fā)展新質生產力·一線報道
以“綠”煥發(fā)電解鋁...
用腳步丈量大地 用激情書寫青海
用腳步丈量大地 用激...
國內首座鑲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 羊曲水電站首臺機組并網發(fā)電
國內首座鑲嵌混凝土...
【進博會青海進行時·圖片看進博】通過鏡頭再次感受進博時刻
【進博會青海進行時·...
保護耕地,筑牢糧食安全“生命線”
保護耕地,筑牢糧食...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頻頻現(xiàn)身大通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頻...
來沙索麻村感受碧水丹山
來沙索麻村感受碧水丹山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行走黃河·沿黃9省區(qū)、山東16市黨媒全媒體聯(lián)動報道】黃河穿城過 金城綠意濃

青海日報
2024-11-10 07:4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行走黃河·沿黃9省區(qū)、山東16市黨媒全媒體聯(lián)動報道】黃河穿城過 金城綠意濃

青海日報
2024-11-10 07:4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行走黃河·沿黃9省區(qū)、山東16市黨媒全媒體聯(lián)動報道】黃河穿城過 金城綠意濃

  • 2024-11-10 07:40:26
  • 來源:青海日報
微信圖片_20241110060342黃河在蘭州穿城而過,秋日的黃河蘭州中山橋段兩岸風景如畫。陳斌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甘肅省蘭州市古稱“金城”,是自秦漢以來的絲路重鎮(zhèn)。在蘭州,一條大河穿城而過,一座鐵橋貫穿南北,一碗牛肉面香遍全國。

  作為唯一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與黃河相守相伴、血脈相通,蘭州人對這條母親河有格外深厚的感情。地處西北,干旱少雨,蘭州的自然條件并不優(yōu)越,黃河就像是一條綠絲帶,支撐起整座城市的生態(tài)脈動。經過一代代人的接力守護,如今蘭州已是山青、水凈、岸綠、景美的模樣。

  10月16日,記者在蘭州蹲點采訪,探尋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密碼,感受隴原大地執(zhí)著向綠的精神風貌。

  背冰上山接力種樹,南北兩山變了模樣

  8時許,金秋十月的黃河蘭州中山橋段,風中帶著微微的涼意。河水潺潺,仿佛在低語著千年的故事,匆匆流向遠方。

  中山橋建成于1909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黃河上建成的第一座公路橋梁,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黃河蘭州中山橋段是市民游客休閑觀光的優(yōu)選地,既可漫步飽覽黃河風情,也可乘船于黃河之上激流勇進,還可于岸邊茶攤坐飲觀景。

  從中山橋北行數(shù)十米,記者來到了白塔山公園。公園正大門上掛著一幅匾額,上有“九曲安瀾”四個大字。拾級而上,一路林木蔥郁,亭榭回廊相連,白塔聳立山頭,吹過檐角的風激蕩起細微的銅鈴聲。

  今日的白塔山被綠植覆蓋、生機勃勃,可就在幾十年前,蘭州人還用“皋蘭山上一棵樹,白塔山上七棵樹”來形容南北兩山的荒蕪景象。南北兩山地處干旱、半干旱黃土丘陵溝壑地區(qū),土壤貧瘠,常年降雨稀少,蒸發(fā)量大,生態(tài)脆弱。蘭州文史學者王文元介紹,1959年冬天,為了建設白塔山公園,蘭州人頂著凜冽的北風從黃河鑿冰,背冰上山搞綠化。從機關干部到工人、學生、退休人員……人們用麻袋背冰,用土筐抬冰,掃雪堆積水,背負冰塊排成長龍爬山的隊伍及他們踩出的深深足印,在寒冬中醞釀來年的綠色希望。

  此后幾十年如一日,蘭州人民接力綠化南北兩山,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2023年,蘭州市南北兩山環(huán)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完成了2.2萬畝隴中地區(qū)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項目建設任務。今年,又投資2360萬元,重點實施“省門第一道”水利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維修改造及綠化一期項目,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2000畝,新建蓄水池3座,敷設主干管道3600米,改造田間配套設施約2000畝。

  南北兩山從荒山到青山再到彩山,不僅成為蘭州的生態(tài)屏障,而且成了休閑旅游的重要場所,F(xiàn)在的蘭州,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城市景觀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代人的共同夙愿變成了現(xiàn)實。

  織就百里黃河風情線

  10時許,從白塔山公園緩步而出,記者沿著黃河岸邊一路順流而行。由濱河步道望去,路橋橫臥,游船穿行,水上飛鳥蹁躚輕舞,岸邊垂柳隨風搖曳。

  近年來,蘭州持續(xù)加強黃河沿線治理,不斷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文化和旅游、生態(tài)和經濟融合發(fā)展。黃河蘭州段兩岸,逐漸形成百里黃河風情線綠色長廊,21個河濱公園、55座雕塑“鑲嵌”在這條中國最長市內濱河公園和最大城市帶狀公園里,生態(tài)綠化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

  行走在黃河之濱,可城市漫步享受悠閑,亦可“刮碗子”自在放空,還可乘羊皮筏子感受激情。據(jù)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蘭州市文旅市場持續(xù)保持火熱勢頭,全市累計接待游客逾5734萬人次,同比增長42.98%,實現(xiàn)旅游消費超386億元,同比增長72.05%。

  臨近中午,來到水車博覽園,記者遠遠就被高大的木質水車所吸引。這處公園沿黃河而建,分布著十幾輪水車。黃河奔騰,水車旋轉,渠水蜿蜒,呈現(xiàn)出農業(yè)生產的景象。

  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鄧明介紹,蘭州水車歷史悠久,是古代黃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明朝進士、蘭州人段續(xù)在任官時曾游歷南方數(shù)省,他利用南方木制筒車的構造原理,結合黃河水急等特點,經過反復試制,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成功制成黃河水車,而后黃河兩岸農民爭相仿制。段續(xù)創(chuàng)制黃河水車后,歷經400余年的發(fā)展完善,到1952年,黃河兩岸共有250多輪水車,成為金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蘭州也被譽為“水車之都”。

  下午2點,從水車博覽園出來,記者一行走進了隔壁的綠色公園。這處“天然氧吧”建于1997年,種植了大面積草坪,四季鮮花造型點綴其間。如今,經過改造升級的綠色公園,突出彩陶文化主題,布置了彩陶以及書簡,別具特色。“以前黃河邊沒有多少好走的路。如今,這里的健身步道平整舒適,哪個人會不喜歡呢?”年近70歲的蘭州市民王樸說。

  變化隨處可見。依托百里黃河風情線,蘭州市建成72處全民健身場所,增設自助書吧、環(huán)保公廁、健身器材等便民設施3000多套;推出“健步走”“熒光跑”等各類全民健身活動,舉辦黃河大合唱、“如意甘肅·多彩非遺”等展演活動,全力打造集健身、游覽、觀光、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慢生活休閑廊道。

  “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此被記錄到”

  蘭州地處黃河上游,是黃河的重要水源涵養(yǎng)區(qū),在構筑國家西部重要生態(tài)安全屏障、確保“一河凈水送下游”中承擔著重要責任。

  16時,記者到達了位于蘭州市安寧區(qū)的水生態(tài)科普公園。這座公園花草環(huán)繞,遠遠望去并不起眼,但在下方18米的位置,建有西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全地埋式凈水廠——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

  2023年4月,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全線改造運行后,污水日處理規(guī)模由原來的20萬立方米提升至40萬立方米,覆蓋了蘭州市七里河、安寧片區(qū),為近80萬的人口提供污水處理服務,出水水質優(yōu)于一級A標準,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蘭州水環(huán)境。

  建在黃河岸邊的污水處理廠,相當于在黃河附近“植入”地下箱體,如何處理透水、漫灌等問題,對各項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采用了先進的深度處理技術,將水和細菌、微生物、懸浮物等雜質徹底分離,使污水由濁變清,達到城市再生水標準,有效減少該黃河段水中污染物含量。”中信環(huán)境技術(蘭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全國黃河流域12個入河排污口排查試點城市之一,蘭州持續(xù)完善黃河流域生態(tài)大保護大協(xié)同格局,建立健全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巡查、枯水期聯(lián)防聯(lián)控等工作機制,在黃河干流與白銀、臨夏等市州建立橫向生態(tài)補償機制,與武威、臨夏、白銀等城市簽訂污染聯(lián)防聯(lián)控協(xié)議,突出黃河治理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保障一河清水送下游。近年來,黃河蘭州段實現(xiàn)了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兩個百分百”: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yōu)良率100%,出境斷面水質穩(wěn)定達到二類水體;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水質提升,鳥兒為證。“隨著黃河蘭州段的環(huán)境整體向好,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此被記錄到:白尾海雕、黑鸛、尖尾濱鷸……有理由相信,這個名單還會不斷增加。”鳥類生態(tài)學專家、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叢培昊,前不久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就叫《蘭州黃河上的水鳥》。據(jù)統(tǒng)計,蘭州濕地鳥類主要棲息地已覆蓋黃河沿線的多個區(qū)縣。

  夕陽西下,大河安瀾。靜的水與動的鳥,共同編織了一曲自然的贊歌,成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見證者。

作者 張九龍 高廣超 徐 斐 胡 明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