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人物故事
【身邊的感動】一片丹心映雪域
——記第五屆青海省道德模范敬業(yè)奉獻模范 玉樹州稱多縣歇武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退休教師王宏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汪清梅 程宦寧
發(fā)布時間:2025-11-26 07:15:04
編輯:李娜
1物理課堂教學。受訪者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王老師,想跟您聊個事兒,這事壓在我心頭久久不能釋懷。”聽到這話,正在備課的王宏老師放下手中的筆,示意普夏老師說下去。普夏面露惋惜之色,繼續(xù)說道:“我聽說珍秦鎮(zhèn)有個叫索南達杰的學生,考上了青海民族大學,但家里經濟困難,上不了大學。唉,我們牧區(qū)出去個大學生多不容易。”聽到這話,王宏急切地說:“你再仔細打聽打聽,了解下情況,我想資助他讀完大學。”就這樣,索南達杰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于2022年順利畢業(yè)。這雖然只是一次偶然的閑聊,卻讓一名困境學生有了繼續(xù)學業(yè)的機會。

  時間來到2023年,王宏在一次跟班檢查中,發(fā)現(xiàn)初三畢業(yè)班的旦周巴措總在啃干饃饃,作業(yè)本上滿是淚痕。再三追問后得知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家里靠父親跑長途勉強維持生計。王宏悄悄找到班主任,托她每月給旦周巴措轉去200元生活費。旦周巴措考上高中那天,捧著錄取通知書向王宏深深鞠躬,眼中滿含熱淚:“王老師,謝謝您的幫助指導,您比我的家人還親。”“這些都是小事,上了高中也要好好讀書啊。”王宏拍著他的肩膀叮囑,眼中滿是欣喜。

  這些在王宏口中的“微薄小事”,卻像雪域高原的星光,照亮了一個個困境少年前行的路。

  王宏,這位出生于1965年的教育工作者,1988年走出玉樹州民族師范學校后,來到稱多縣任教,2024年退休后仍無償教學,在雪域高原教育一線躬耕三十七載。一路走來,從青海省中小學特級教師、青海省最美教師,到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再到2025年第五屆青海省道德模范敬業(yè)奉獻獎,一項項榮譽映照出他對教育事業(yè)的赤誠。

  “我這輩子就認準了教書這一件事,孩子們需要我,家鄉(xiāng)的教育需要我。”王宏的話語樸實無華,卻藏著跨越三十余載歲月的堅定。小兒麻痹癥留下的腿部殘疾,讓他的行走比常人艱難許多,但這并未阻擋他追夢的腳步。“讀小學時,老師的不離不棄、悉心教導,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我的求學路。”也就在那時,教書育人的種子在心中扎下了根。

  當思緒回到剛參加工作時,王宏很感慨:“原來學校教學條件差,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賴學校。同時,也面臨專業(yè)教師‘引不來、留不住’的困境。”此后,在學校信息化建設中,王宏毅然拿出17萬元為學校捐建“多功能學術報告廳”,成為學校多媒體教學培訓、課堂錄播等的場所。如今,學校硬件設施全面升級,為學子們搭建起優(yōu)質的學習平臺。

  “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想多干幾年,多送幾個孩子走出高原,多為家鄉(xiāng)培養(yǎng)幾個有用的人才。”王宏數十年如一日“把學校當成家”,37年匠心育人,結出了累累碩果。他所帶班級的物理成績始終在全縣名列前茅,更令人欣慰的是,從學校走出去的大部分畢業(yè)生選擇學成歸來,參與家鄉(xiāng)建設。

  “王老師不僅教我們知識,更教我們做人。”稱多縣第一民族中學校長仁增扎西回憶道,1986年他在學校初中部求學時,正是王宏老師的悉心教導讓他堅定了從教的決心。后來在兩人共事的多年間,仁增扎西也見證著王宏老師的敬業(yè)日常。“那些曾經調皮搗蛋、叛逆厭學的學生,在王宏老師的耐心教導和關愛下,不僅順利完成學業(yè),許多人還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崗位,成為家鄉(xiāng)建設的中堅力量。”

  現(xiàn)任歇武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的江巴才仁與王宏共事兩年,他深有感觸地說:“多年來,王宏不僅自己深耕教學,還主動扛起‘傳幫帶’的重任。在他的影響下,學校校級領導紛紛擔任主課老師,年輕教師主動承擔起早晚讀和跟班任務。”

  王宏常說:“讀書能讓高原的孩子飛向遠方,看到自己教過的學生能為家鄉(xiāng)作貢獻,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但他也坦言,對于少數沒能堅持完成學業(yè)的學生,自己始終心存遺憾,這也成為他堅持無償代課、不愿停下教學腳步的原因。

  “要做一名對教育有情懷的老師。”王宏在不斷思考,腳步也未曾停歇。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舉行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2025年度擬晉升高級政工師任職資格人員結果公示
昆侖英才·高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項目擬入選名單公示
青海湟中區(qū):著力構建草莓全季培育模式
青海澤庫縣:多舉措穩(wěn)就業(yè)促增收
24H熱點
一個人的晚會
尼瑪仁青:扎根高原28年點亮法治微光
【家住黃河源】他“一拍腦門”,種出個“熱帶果園”
【家住黃河源】一斧一鑿的堅守 一朝一夕的等候
青海海北州:草原上的法治“解鈴人”
【平安西寧 公安一線】多英多杰:憑著一股子韌勁,...
“天天念叨”的青海牦牛肉水餃
【家住黃河源】一生守護 則柔正青春
他的“雪山”倒下了,溫暖從四面八方涌來
【身邊的感動】一諾三十載 孝善真如鐵——記第九屆...
熱點圖片
西寧:滿滿的雪豹元素
西寧:滿滿的雪豹元素
只進“一扇門” 化解煩心事
只進“一扇門” 化解...
【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把特色產業(yè)變成“金飯碗”
【四中全會精神在基...
【輝煌“十四五”改革譜新篇】鐵軌延伸處 教育正開花
【輝煌“十四五”改...
【山海同心 筑夢青!俊扒嗪<已纭痹谖髯雍涎堇[浙青協(xié)作新篇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小熊貓溫暖過冬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
【生態(tài)深一度】母親河,寫在青海大地的“成長詩”
【生態(tài)深一度】母親...
決戰(zhàn)四季度多條公路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決戰(zhàn)四季度多條公路...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身邊的感動】一片丹心映雪域
——記第五屆青海省道德模范敬業(yè)奉獻模范 玉樹州稱多縣歇武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退休教師王宏

青海日報
2025-11-26 07:1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身邊的感動】一片丹心映雪域
——記第五屆青海省道德模范敬業(yè)奉獻模范 玉樹州稱多縣歇武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退休教師王宏

青海日報
2025-11-26 07:1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身邊的感動】一片丹心映雪域
——記第五屆青海省道德模范敬業(yè)奉獻模范 玉樹州稱多縣歇武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退休教師王宏

  • 2025-11-26 07:15:04
  • 來源:青海日報
1物理課堂教學。受訪者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王老師,想跟您聊個事兒,這事壓在我心頭久久不能釋懷。”聽到這話,正在備課的王宏老師放下手中的筆,示意普夏老師說下去。普夏面露惋惜之色,繼續(xù)說道:“我聽說珍秦鎮(zhèn)有個叫索南達杰的學生,考上了青海民族大學,但家里經濟困難,上不了大學。唉,我們牧區(qū)出去個大學生多不容易啊!”聽到這話,王宏急切地說:“你再仔細打聽打聽,了解下情況,我想資助他讀完大學。”就這樣,索南達杰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于2022年順利畢業(yè)。這雖然只是一次偶然的閑聊,卻讓一名困境學生有了繼續(xù)學業(yè)的機會。

  時間來到2023年,王宏在一次跟班檢查中,發(fā)現(xiàn)初三畢業(yè)班的旦周巴措總在啃干饃饃,作業(yè)本上滿是淚痕。再三追問后得知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家里靠父親跑長途勉強維持生計。王宏悄悄找到班主任,托她每月給旦周巴措轉去200元生活費。旦周巴措考上高中那天,捧著錄取通知書向王宏深深鞠躬,眼中滿含熱淚:“王老師,謝謝您的幫助指導,您比我的家人還親。”“這些都是小事,上了高中也要好好讀書啊。”王宏拍著他的肩膀叮囑,眼中滿是欣喜。

  這些在王宏口中的“微薄小事”,卻像雪域高原的星光,照亮了一個個困境少年前行的路。

  王宏,這位出生于1965年的教育工作者,1988年走出玉樹州民族師范學校后,來到稱多縣任教,2024年退休后仍無償教學,在雪域高原教育一線躬耕三十七載。一路走來,從青海省中小學特級教師、青海省最美教師,到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再到2025年第五屆青海省道德模范敬業(yè)奉獻獎,一項項榮譽映照出他對教育事業(yè)的赤誠。

  “我這輩子就認準了教書這一件事,孩子們需要我,家鄉(xiāng)的教育需要我。”王宏的話語樸實無華,卻藏著跨越三十余載歲月的堅定。小兒麻痹癥留下的腿部殘疾,讓他的行走比常人艱難許多,但這并未阻擋他追夢的腳步。“讀小學時,老師的不離不棄、悉心教導,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我的求學路。”也就在那時,教書育人的種子在心中扎下了根。

  當思緒回到剛參加工作時,王宏很感慨:“原來學校教學條件差,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賴學校。同時,也面臨專業(yè)教師‘引不來、留不住’的困境。”此后,在學校信息化建設中,王宏毅然拿出17萬元為學校捐建“多功能學術報告廳”,成為學校多媒體教學培訓、課堂錄播等的場所。如今,學校硬件設施全面升級,為學子們搭建起優(yōu)質的學習平臺。

  “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想多干幾年,多送幾個孩子走出高原,多為家鄉(xiāng)培養(yǎng)幾個有用的人才。”王宏數十年如一日“把學校當成家”,37年匠心育人,結出了累累碩果。他所帶班級的物理成績始終在全縣名列前茅,更令人欣慰的是,從學校走出去的大部分畢業(yè)生選擇學成歸來,參與家鄉(xiāng)建設。

  “王老師不僅教我們知識,更教我們做人。”稱多縣第一民族中學校長仁增扎西回憶道,1986年他在學校初中部求學時,正是王宏老師的悉心教導讓他堅定了從教的決心。后來在兩人共事的多年間,仁增扎西也見證著王宏老師的敬業(yè)日常。“那些曾經調皮搗蛋、叛逆厭學的學生,在王宏老師的耐心教導和關愛下,不僅順利完成學業(yè),許多人還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崗位,成為家鄉(xiāng)建設的中堅力量。”

  現(xiàn)任歇武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的江巴才仁與王宏共事兩年,他深有感觸地說:“多年來,王宏不僅自己深耕教學,還主動扛起‘傳幫帶’的重任。在他的影響下,學校校級領導紛紛擔任主課老師,年輕教師主動承擔起早晚讀和跟班任務。”

  王宏常說:“讀書能讓高原的孩子飛向遠方,看到自己教過的學生能為家鄉(xiāng)作貢獻,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但他也坦言,對于少數沒能堅持完成學業(yè)的學生,自己始終心存遺憾,這也成為他堅持無償代課、不愿停下教學腳步的原因。

  “要做一名對教育有情懷的老師。”王宏在不斷思考,腳步也未曾停歇。

 。▉碓矗呵嗪H請螅

作者 汪清梅 程宦寧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