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搭建法律與群眾間的“連心橋”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悠然
發(fā)布時間:2025-11-12 08:46:21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條文,得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講,才能真正走進他們心里。”西寧市湟中區(qū)共和鎮(zhèn)花勒城村黨支部書記顏發(fā)來,自成為基層“法律明白人”那天起,便始終踐行著這句話。他用腳步丈量責任,以行動傳遞法治溫度,成為連接法律與群眾的堅實橋梁。

  把“法律課堂”搬進農家院

  “以前村民遇到事兒,要么悶在心里慪氣,要么吵得臉紅脖子粗,總覺得‘法’離自己遠。”回憶起最初接觸基層法治工作的場景,顏發(fā)來感慨道。自接受專業(yè)培訓并獲得村民認可,成為“法律明白人”后,他便將“不負所學、不負信任”刻在心里,立志打破法律與群眾間的“語言壁壘”。

  為讓法律知識“活”起來,顏發(fā)來放棄了照本宣科的宣講方式。他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鄉(xiāng)村振興促進法》等與村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條文,拆解成村里常見的鄰里糾紛、家庭贍養(yǎng)、土地流轉等“鄉(xiāng)土案例”,再用拉家常的語氣講出來。田間地頭、農家院落、村頭廣場,都成了他的“法律課堂”,講贍養(yǎng)問題時,他結合村里老人的生活現(xiàn)狀,告訴大家“子女盡孝不僅是良心賬,更是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聊土地糾紛時,他拿著政策文件,用“誰家的地在哪、邊界怎么定”的具體事例,把權屬問題講得明明白白。

  “家和驛站”里的“法理情”

  “矛盾不等人,小糾紛拖成大問題,既傷和氣又誤事兒。”顏發(fā)來深知,基層矛盾調解既要講法理,更要顧情理。為此,他牽頭成立了“家和驛站”,這個集婚姻輔導、糾紛調解、法律科普、家風傳承、破除陳規(guī)陋習于一體的小驛站,成了村里化解矛盾的“暖心港灣”。

  去年,村里兩戶村民因田間地界起了爭執(zhí),雙方各執(zhí)一詞,甚至差點動手。顏發(fā)來接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沒有急于下判斷,而是先拉著兩人坐在“家和驛站”的板凳上,遞上熱茶,耐心聽他們“倒苦水”。等雙方情緒平復,經過半天的溝通,兩人終于解開了心結,當場握手言和。而這樣的調解,在“家和驛站”已是常態(tài)。

  讓政策落地暖民心

  除了普法和調解,顏發(fā)來還把“法律明白人”的職責融入基層治理的方方面面,用法治思維化解民生難題。今年年初,花勒城村啟動道路修繕工程,村民們提出希望將道路和橋梁進一步加寬,以滿足出行和運輸需求?涩F(xiàn)實問題擺在眼前:資金有限,加寬道路涉及額外征地,還可能影響周邊建筑的穩(wěn)定性,方案一時難以推進。“村民的需求是合理的,但工程得合規(guī)、安全。”顏發(fā)來與區(qū)委新村辦工作人員一起,決定用“講法+說理”的方式解開村民的心結。他們挨家挨戶走訪,一筆一筆算“資金賬”,一條一條講“政策紅線”;同時,邀請專業(yè)人員現(xiàn)場講解,從工程安全角度分析盲目加寬可能對周邊房屋、橋梁結構造成的危害。

  “不是不給大家加寬,是現(xiàn)在條件不允許,咱們得一步一步來。”走訪中,顏發(fā)來一邊傾聽村民的意見,一邊承諾后續(xù)會積極爭取資金,分階段對道路進行優(yōu)化。真誠的溝通、透明的解釋,漸漸打消了村民的疑慮,大家最終接受了現(xiàn)有修繕方案,工程得以順利推進。“只要能讓村民懂法、守法、用法,能為村里的法治建設出份力,再辛苦也值得。”顏發(fā)來說,這是他作為“法律明白人”的初心,也是他始終不變的使命。

 。▉碓矗何鲗幫韴螅 

推薦閱讀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推進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大會召開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青韻新風·文明拾光”短視頻征集評選結果公示
關于2025年青海省期刊重點專欄推薦結果的公示
青海西寧市開展消防產品全鏈條整治“回頭看”
青海西寧18個勞務品牌帶動5.1萬人就業(yè)
24H熱點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
2025“山宗水源·大美青!倍桃曨l大賽頒獎典禮落幕
東西部攜手共護“睛彩世界” 博愛助醫(yī)點亮光明未來
用民族團結進步繪就西寧發(fā)展深厚底色
【輝煌“十四五” 改革譜新篇·走基層 看變化】“一...
土豆破土生金 蠶豆飄香引客——西寧市湟中區(qū)海子溝...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拷鹑诨钏疂櫢咴 建行服務惠鄉(xiāng)村
【輝煌“十四五” 改革譜新篇·走基層 看變化】“一...
土豆破土生金 蠶豆飄香引客——西寧市湟中區(qū)海子溝...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拷鹑诨钏疂櫢咴 建行服務惠鄉(xiāng)村
熱點圖片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報告會在西寧舉行 祝衛(wèi)東作宣講報告 吳曉軍主持 羅東川出席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
2025“山宗水源·大美青!倍桃曨l大賽頒獎典禮落幕
2025“山宗水源·大美...
東西部攜手共護“睛彩世界” 博愛助醫(yī)點亮光明未來
東西部攜手共護“睛...
用民族團結進步繪就西寧發(fā)展深厚底色
用民族團結進步繪就...
【輝煌“十四五” 改革譜新篇·走基層 看變化】“一張網”織就幸福家園
【輝煌“十四五” 改...
土豆破土生金 蠶豆飄香引客——西寧市湟中區(qū)海子溝鄉(xiāng)“雙豆”產業(yè)奏響豐收贊歌
土豆破土生金 蠶豆飄...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拷鹑诨钏疂櫢咴 建行服務惠鄉(xiāng)村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海】...
【輝煌“十四五” 改革譜新篇·走基層 看變化】“一張網”織就幸福家園
【輝煌“十四五” 改...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搭建法律與群眾間的“連心橋”

西寧晚報
2025-11-12 08: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搭建法律與群眾間的“連心橋”

西寧晚報
2025-11-12 08: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搭建法律與群眾間的“連心橋”

  • 2025-11-12 08:46:21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條文,得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講,才能真正走進他們心里。”西寧市湟中區(qū)共和鎮(zhèn)花勒城村黨支部書記顏發(fā)來,自成為基層“法律明白人”那天起,便始終踐行著這句話。他用腳步丈量責任,以行動傳遞法治溫度,成為連接法律與群眾的堅實橋梁。

  把“法律課堂”搬進農家院

  “以前村民遇到事兒,要么悶在心里慪氣,要么吵得臉紅脖子粗,總覺得‘法’離自己遠。”回憶起最初接觸基層法治工作的場景,顏發(fā)來感慨道。自接受專業(yè)培訓并獲得村民認可,成為“法律明白人”后,他便將“不負所學、不負信任”刻在心里,立志打破法律與群眾間的“語言壁壘”。

  為讓法律知識“活”起來,顏發(fā)來放棄了照本宣科的宣講方式。他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鄉(xiāng)村振興促進法》等與村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條文,拆解成村里常見的鄰里糾紛、家庭贍養(yǎng)、土地流轉等“鄉(xiāng)土案例”,再用拉家常的語氣講出來。田間地頭、農家院落、村頭廣場,都成了他的“法律課堂”,講贍養(yǎng)問題時,他結合村里老人的生活現(xiàn)狀,告訴大家“子女盡孝不僅是良心賬,更是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聊土地糾紛時,他拿著政策文件,用“誰家的地在哪、邊界怎么定”的具體事例,把權屬問題講得明明白白。

  “家和驛站”里的“法理情”

  “矛盾不等人,小糾紛拖成大問題,既傷和氣又誤事兒。”顏發(fā)來深知,基層矛盾調解既要講法理,更要顧情理。為此,他牽頭成立了“家和驛站”,這個集婚姻輔導、糾紛調解、法律科普、家風傳承、破除陳規(guī)陋習于一體的小驛站,成了村里化解矛盾的“暖心港灣”。

  去年,村里兩戶村民因田間地界起了爭執(zhí),雙方各執(zhí)一詞,甚至差點動手。顏發(fā)來接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沒有急于下判斷,而是先拉著兩人坐在“家和驛站”的板凳上,遞上熱茶,耐心聽他們“倒苦水”。等雙方情緒平復,經過半天的溝通,兩人終于解開了心結,當場握手言和。而這樣的調解,在“家和驛站”已是常態(tài)。

  讓政策落地暖民心

  除了普法和調解,顏發(fā)來還把“法律明白人”的職責融入基層治理的方方面面,用法治思維化解民生難題。今年年初,花勒城村啟動道路修繕工程,村民們提出希望將道路和橋梁進一步加寬,以滿足出行和運輸需求?涩F(xiàn)實問題擺在眼前:資金有限,加寬道路涉及額外征地,還可能影響周邊建筑的穩(wěn)定性,方案一時難以推進。“村民的需求是合理的,但工程得合規(guī)、安全。”顏發(fā)來與區(qū)委新村辦工作人員一起,決定用“講法+說理”的方式解開村民的心結。他們挨家挨戶走訪,一筆一筆算“資金賬”,一條一條講“政策紅線”;同時,邀請專業(yè)人員現(xiàn)場講解,從工程安全角度分析盲目加寬可能對周邊房屋、橋梁結構造成的危害。

  “不是不給大家加寬,是現(xiàn)在條件不允許,咱們得一步一步來。”走訪中,顏發(fā)來一邊傾聽村民的意見,一邊承諾后續(xù)會積極爭取資金,分階段對道路進行優(yōu)化。真誠的溝通、透明的解釋,漸漸打消了村民的疑慮,大家最終接受了現(xiàn)有修繕方案,工程得以順利推進。“只要能讓村民懂法、守法、用法,能為村里的法治建設出份力,再辛苦也值得。”顏發(fā)來說,這是他作為“法律明白人”的初心,也是他始終不變的使命。

 。▉碓矗何鲗幫韴螅 

作者 悠然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