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活力中國調研行】老秦創(chuàng)業(yè) 古村煥新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咸文靜 亞 君 張 鵬
發(fā)布時間:2025-07-26 09:08:03
編輯:謝青玉
村史館成為介紹上劉屯村的一扇窗。咸文靜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本以為是尋常的農家小院,誰知道進門一看,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好幾畝的院子規(guī)劃得錯落有致。抬腿進屋,親子房溫馨可愛,農家土炕質樸親切,標準間整潔舒適……各類房型一應俱全。

  還沒來得及感嘆,一旁的上劉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玉錄先笑著開了口:“這可是我們村上數一數二的民宿!”

  想起門口“老家印象”幾個大字,記者恍然大悟,原來這“老家”別有洞天。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西鎮(zhèn),地處黃河南岸巴吉西山、鐵巴拉南山腳下的上劉屯村是個底蘊深厚的“老村子”。

  “相傳明朝時期,貴德城建成后,于甘肅河州撥民四十八戶來貴德開墾守城,自耕自食,又撥世襲百戶王、周、劉三人,各攜眷口,赴貴德守御城池,由此形成‘貴德三屯’。我們劉屯便是其中之一。”張玉錄告訴記者,西久公路經過貴德后將劉屯這個古老的村落一分為二成上下兩個村子。2014年,青海21個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上劉屯村憑借其獨特的歷史風貌與文化底蘊成功上榜。

  “靠著臨近西久公路的便利,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務工。除此之外,種地、養(yǎng)殖也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張玉錄言語間,流露出對村子發(fā)展的關注。漸漸地,他察覺到家鄉(xiāng)似乎在悄然間有了名氣,時常有游客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然而,對于如何吃上“旅游飯”,那時的上劉屯人心中還滿是迷茫,不知從何處著手。

  說話間,民宿老板秦學元滿臉笑意地迎了出來。這也讓記者愈發(fā)好奇,他究竟是如何果敢地邁出創(chuàng)業(yè)這一步的呢?

  “說起來也簡單,我就是緊跟潮流!”

特色民宿。咸文靜 攝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強調,要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積極培育新興產業(yè),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yè)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yè)高地、國際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看到新聞后,當時還在貴德縣城上班的秦學元腦海中瞬間浮現出自己的老家——上劉屯村。

  “我們村既有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環(huán)境,還有得天獨厚的歷史傳統(tǒng),在產業(yè)‘四地’建設中,能不能抓住鄉(xiāng)村振興的機遇,實現新的發(fā)展?”

  很快,秦學元看到了曙光。

  2021年,村上實施高原美麗鄉(xiāng)村項目,一場由內到外的改造就此開啟。通過充分利用村中原有資源,上劉屯村就地取材,精心打磨,重塑古村的質樸模樣。

  2022年,凝聚著全村人心血的村史館正式建成。一件件記錄著上劉屯村發(fā)展歷史、承載著村民時代記憶的老物件被分門別類、仔仔細細地擺放在展示臺上,無聲地訴說著村子的往昔歲月。

  村子日新月異的變化讓退休的秦學元坐不住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里萌生——回村創(chuàng)業(yè)!

  就這樣,在兒女的支持下,緊跟“大環(huán)境”又依靠“小氣候”的秦學元和妻子秦生芳毅然回到老家。他們不僅翻新了自家老屋,還精心建起10間風格各異的民宿。就連家中的老果園,也被秦學元巧妙規(guī)劃,劃分成采摘區(qū)、養(yǎng)殖區(qū)、活動區(qū)等不同功能區(qū)域。按照他的設想,游客來到這里,收獲的不僅僅是一晚舒適的住宿,更能體驗果蔬采摘的樂趣、享受野炊燒烤的愜意,全身心沉浸在原汁原味的田園生活中,真切地找到老家的感覺。

  很快,通過抖音、美團等平臺的推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老家印象”逐漸在當地的民宿中嶄露頭角。

  “明天有上海的客人過來,你瞧,這房間都收拾好了!”秦學元告訴記者,預約的客人是他家的回頭客。這次來青海旅游,第一時間就在他這兒預定了4個房間。

  其實,生活發(fā)生改變的不僅僅是秦學元一家。隨著游客的不斷增加,村民們原本自產自銷的特色農作物,也借助路邊經濟、庭院經濟等模式,搶先進入市場,為大家?guī)砹祟~外的收入。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游客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單純的住宿體驗已經難以滿足。所以,必須在游、購、娛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問及未來的打算,秦學元腦海中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

  “沒錯,村上也打算繼續(xù)發(fā)動村民,按照一家一特色的標準,多打造幾處民宿、農家樂、露營基地……”張玉錄接過話茬,眼中滿是對村子未來發(fā)展的憧憬。

 。▉碓矗呵嗪H請螅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羅東川在西寧市調研重點企業(yè)運行情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援青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第二屆高原康養(yǎng)論壇在青海海東市開幕
青海西寧市開發(fā)區(qū)多個綠算項目年內運營
24H熱點
周日,西寧雪豹隊遠征青海海南州
鋼槍鑄硬骨 鋤頭耕民心——記“兵支書”季鵬扎根蘇...
外地游客夸贊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
圣泉灣:村民樂享“生態(tài)飯”
一顆馬鈴薯的“黃金逆襲”——青海海東市互助縣國...
先心病藏族男孩的足球夢
寫給三江源的動人情書——“瀟灑的康巴人”巡游見聞
一堂采訪途中的思政課
從手藝人到受益人
活力中國調研行丨花樣鄉(xiāng)村高原“盛放”
熱點圖片
周日,西寧雪豹隊遠征青海海南州
周日,西寧雪豹隊遠...
鋼槍鑄硬骨 鋤頭耕民心——記“兵支書”季鵬扎根蘇家河灣村的振興之路
鋼槍鑄硬骨 鋤頭耕民...
外地游客夸贊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
外地游客夸贊西寧FIR...
圣泉灣:村民樂享“生態(tài)飯”
圣泉灣:村民樂享“...
一顆馬鈴薯的“黃金逆襲”——青海海東市互助縣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建設巡禮(二)
一顆馬鈴薯的“黃金...
先心病藏族男孩的足球夢
先心病藏族男孩的足球夢
寫給三江源的動人情書——“瀟灑的康巴人”巡游見聞
寫給三江源的動人情...
一堂采訪途中的思政課
一堂采訪途中的思政課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活力中國調研行】老秦創(chuàng)業(yè) 古村煥新

青海日報
2025-07-26 09:0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活力中國調研行】老秦創(chuàng)業(yè) 古村煥新

青海日報
2025-07-26 09:0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活力中國調研行】老秦創(chuàng)業(yè) 古村煥新

  • 2025-07-26 09:08:03
  • 來源:青海日報
村史館成為介紹上劉屯村的一扇窗。咸文靜 攝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本以為是尋常的農家小院,誰知道進門一看,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好幾畝的院子規(guī)劃得錯落有致。抬腿進屋,親子房溫馨可愛,農家土炕質樸親切,標準間整潔舒適……各類房型一應俱全。

  還沒來得及感嘆,一旁的上劉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玉錄先笑著開了口:“這可是我們村上數一數二的民宿!”

  想起門口“老家印象”幾個大字,記者恍然大悟,原來這“老家”別有洞天。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西鎮(zhèn),地處黃河南岸巴吉西山、鐵巴拉南山腳下的上劉屯村是個底蘊深厚的“老村子”。

  “相傳明朝時期,貴德城建成后,于甘肅河州撥民四十八戶來貴德開墾守城,自耕自食,又撥世襲百戶王、周、劉三人,各攜眷口,赴貴德守御城池,由此形成‘貴德三屯’。我們劉屯便是其中之一。”張玉錄告訴記者,西久公路經過貴德后將劉屯這個古老的村落一分為二成上下兩個村子。2014年,青海21個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上劉屯村憑借其獨特的歷史風貌與文化底蘊成功上榜。

  “靠著臨近西久公路的便利,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務工。除此之外,種地、養(yǎng)殖也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張玉錄言語間,流露出對村子發(fā)展的關注。漸漸地,他察覺到家鄉(xiāng)似乎在悄然間有了名氣,時常有游客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然而,對于如何吃上“旅游飯”,那時的上劉屯人心中還滿是迷茫,不知從何處著手。

  說話間,民宿老板秦學元滿臉笑意地迎了出來。這也讓記者愈發(fā)好奇,他究竟是如何果敢地邁出創(chuàng)業(yè)這一步的呢?

  “說起來也簡單,我就是緊跟潮流!”

特色民宿。咸文靜 攝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強調,要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積極培育新興產業(yè),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yè)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yè)高地、國際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看到新聞后,當時還在貴德縣城上班的秦學元腦海中瞬間浮現出自己的老家——上劉屯村。

  “我們村既有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環(huán)境,還有得天獨厚的歷史傳統(tǒng),在產業(yè)‘四地’建設中,能不能抓住鄉(xiāng)村振興的機遇,實現新的發(fā)展?”

  很快,秦學元看到了曙光。

  2021年,村上實施高原美麗鄉(xiāng)村項目,一場由內到外的改造就此開啟。通過充分利用村中原有資源,上劉屯村就地取材,精心打磨,重塑古村的質樸模樣。

  2022年,凝聚著全村人心血的村史館正式建成。一件件記錄著上劉屯村發(fā)展歷史、承載著村民時代記憶的老物件被分門別類、仔仔細細地擺放在展示臺上,無聲地訴說著村子的往昔歲月。

  村子日新月異的變化讓退休的秦學元坐不住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里萌生——回村創(chuàng)業(yè)!

  就這樣,在兒女的支持下,緊跟“大環(huán)境”又依靠“小氣候”的秦學元和妻子秦生芳毅然回到老家。他們不僅翻新了自家老屋,還精心建起10間風格各異的民宿。就連家中的老果園,也被秦學元巧妙規(guī)劃,劃分成采摘區(qū)、養(yǎng)殖區(qū)、活動區(qū)等不同功能區(qū)域。按照他的設想,游客來到這里,收獲的不僅僅是一晚舒適的住宿,更能體驗果蔬采摘的樂趣、享受野炊燒烤的愜意,全身心沉浸在原汁原味的田園生活中,真切地找到老家的感覺。

  很快,通過抖音、美團等平臺的推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老家印象”逐漸在當地的民宿中嶄露頭角。

  “明天有上海的客人過來,你瞧,這房間都收拾好了!”秦學元告訴記者,預約的客人是他家的回頭客。這次來青海旅游,第一時間就在他這兒預定了4個房間。

  其實,生活發(fā)生改變的不僅僅是秦學元一家。隨著游客的不斷增加,村民們原本自產自銷的特色農作物,也借助路邊經濟、庭院經濟等模式,搶先進入市場,為大家?guī)砹祟~外的收入。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游客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單純的住宿體驗已經難以滿足。所以,必須在游、購、娛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升服務品質……”問及未來的打算,秦學元腦海中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

  “沒錯,村上也打算繼續(xù)發(fā)動村民,按照一家一特色的標準,多打造幾處民宿、農家樂、露營基地……”張玉錄接過話茬,眼中滿是對村子未來發(fā)展的憧憬。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咸文靜 亞 君 張 鵬
編輯:謝青玉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