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nèi)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wǎng)  藏文網(wǎng)
 
站內(nèi)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wǎng)青海科教
汽笛響,青春行!
——青海省大中小學生“走進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見聞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劉程錦 亞君
發(fā)布時間:2025-07-16 07:13:52
編輯:孔令磊
學生在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內(nèi)觀看展品。劉程錦 攝

  青海新聞網(wǎng)·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7月15日清晨的西寧火車站,暑氣尚未散盡,站前廣場已被攢動的人群點燃了熱度。600名身著校服的大中小學生背著研學手冊,臉上是按捺不住的期待。這場名為“走進原子城”的暑期紅色研學之旅,即將隨著“紅色專列”的汽笛聲,駛向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深處。

  9時,隨著清脆的汽笛劃破長空,西寧市海湖中學七年級學生關啟誠攥著父親臨行前塞給他的《兩彈元勛故事集》,跟著隊伍踏上列車。

  “課本里說‘兩彈一星’是奇跡,但總覺得離自己很遠。”他扒著車窗向外望,胸前的紅領巾隨著列車啟動的震動輕輕搖晃,“直到看到同車的學長學姐都在翻研學資料,突然覺得自己要去觸摸真實的歷史了。”

  “大家知道嗎?這片草原曾從地圖上‘消失’了20多年。”

  車廂內(nèi),研學導師李老師站在過道中央,為大家講述著發(fā)生在金銀灘草原上的故事。當講到鄧稼先在病床上仍修改核試驗報告時,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大學的劉子軒眼睛有些濕潤。“我學自動化,總覺得技術(shù)研發(fā)是枯燥的,但聽到‘隱姓埋名一輩子,干成驚天動地事’這句話,突然鼻子發(fā)酸。”他轉(zhuǎn)頭對身邊的同學說,“原來真正的熱愛,是能讓人忘了自己的。”

  歌聲突然在車廂尾部響起。不知是誰先起了頭,《祖國不會忘記》的旋律漣漪般擴散開。關啟誠跟著哼唱,起初聲音不大,直到唱到“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時,他看到前排的女生悄悄抹去眼淚,自己的聲音也不知不覺洪亮起來。劉子軒舉著手機拍下這一幕,鏡頭里,孩子們的眼睛亮晶晶的。

  列車抵達海晏站時,午后的陽光正烈。

  學生列隊走進青海原子城紀念館,玻璃展柜里的舊算盤、泛黃的試驗記錄、帶著銹跡的防護面罩,瞬間將時間拉回那個艱苦奮斗的年代。青海職業(yè)技術(shù)大學的劉楷瑞在一個標著“1964年10月16日”的展柜前停住腳步,里面陳列著當年科研人員用的搪瓷缸,缸身印著的“為人民服務”字樣已經(jīng)磨得模糊。

  “他們用這么簡陋的東西,造出了原子彈?”他伸手想觸碰玻璃,又猛地縮了回來,“突然覺得課本上曾學過的‘艱苦奮斗’四個字,重得像塊石頭。”

  來到同寶山研學基地,風帶著草原的涼意掠過。

  “愛國三問”環(huán)節(jié)更是將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們踴躍回答,堅定的話語展現(xiàn)出他們熾熱的愛國之心。大家許下青春諾言,立志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拼搏。

  夕陽西下,學生踏上了歸程。

  “這次研學活動對孩子們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能夠讓他們走出課堂,親身感受那段震撼人心的歷史,這比任何書本上的知識都更有感染力。”西寧市海湖中學教師秦文娟激動地說,“現(xiàn)在我們總說‘內(nèi)卷’‘躺平’,但讓孩子切實了解到當年在零下30℃守陣地的戰(zhàn)士和在實驗室里熬白了頭的科研人員的故事,他們才能明白真正的‘精神’,是在困境里長出的力量。”

 。▉碓矗呵嗪H請螅  

推薦閱讀
省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
羅東川赴大通縣督導調(diào)研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援青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wǎng)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援青禮贊】渤海潮涌援青路 兩地攜手譜新章
青海省西寧市:讓廉潔文化融入日常
24H熱點
西寧市城中區(qū)5所老年大學開課 60歲以上老人可...
2025年全國執(zhí)業(yè)獸醫(yī)資格考試青?紖^(qū)順利舉行
西寧市高考錄取通知書投遞工作開始了
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結(jié)構(gòu)設計競賽青海賽區(qū)選拔賽開幕
青海:遙感技術(shù)服務構(gòu)建數(shù)據(jù)支撐網(wǎng)絡
青海省普通高校招生提前本科批次①段一志愿投檔信...
《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藏對照全文版出版發(fā)行座談會召開
青海首條信創(chuàng)計算機整機生產(chǎn)線落地海東
《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藏對照全文版出版發(fā)行 收錄漢語...
青海省在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中獲佳績
熱點圖片
“此行不負所望”
“此行不負所望”
暑期親近自然 感悟生態(tài)之美
暑期親近自然 感悟生...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高原“木蘭”映山河 綻放“最美”電力光——記全國最美職工、國網(wǎng)青海超高壓公司職工吳嘉楠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
三江源頭繪新風
三江源頭繪新風
【大美青!じ咴闱颉烤G茵絕殺燃激情 展區(qū)盛宴展活力——第二屆“青超聯(lián)賽”第五輪西寧主場見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じ咴闱颉扛咴G茵燃激情 牦牛勁旅展雄風——第二屆“青超聯(lián)賽”第五輪玉樹主場見聞
【大美青!じ咴闱...
【山海同心 筑夢青!俊凹词够氐浇K,心也牽掛著這里”——援青故事(11)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
【生態(tài)深一度】連線“青海本草” 傾聽植物故事
【生態(tài)深一度】連線...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quán)所有:青海新聞網(wǎng)
未經(jīng)青海新聞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wǎng)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汽笛響,青春行!
——青海省大中小學生“走進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見聞

青海日報
2025-07-16 07:1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汽笛響,青春行!
——青海省大中小學生“走進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見聞

青海日報
2025-07-16 07:1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汽笛響,青春行!
——青海省大中小學生“走進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見聞

  • 2025-07-16 07:13:52
  • 來源:青海日報
學生在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內(nèi)觀看展品。劉程錦 攝

  青海新聞網(wǎng)·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7月15日清晨的西寧火車站,暑氣尚未散盡,站前廣場已被攢動的人群點燃了熱度。600名身著校服的大中小學生背著研學手冊,臉上是按捺不住的期待。這場名為“走進原子城”的暑期紅色研學之旅,即將隨著“紅色專列”的汽笛聲,駛向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深處。

  9時,隨著清脆的汽笛劃破長空,西寧市海湖中學七年級學生關啟誠攥著父親臨行前塞給他的《兩彈元勛故事集》,跟著隊伍踏上列車。

  “課本里說‘兩彈一星’是奇跡,但總覺得離自己很遠。”他扒著車窗向外望,胸前的紅領巾隨著列車啟動的震動輕輕搖晃,“直到看到同車的學長學姐都在翻研學資料,突然覺得自己要去觸摸真實的歷史了。”

  “大家知道嗎?這片草原曾從地圖上‘消失’了20多年。”

  車廂內(nèi),研學導師李老師站在過道中央,為大家講述著發(fā)生在金銀灘草原上的故事。當講到鄧稼先在病床上仍修改核試驗報告時,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大學的劉子軒眼睛有些濕潤。“我學自動化,總覺得技術(shù)研發(fā)是枯燥的,但聽到‘隱姓埋名一輩子,干成驚天動地事’這句話,突然鼻子發(fā)酸。”他轉(zhuǎn)頭對身邊的同學說,“原來真正的熱愛,是能讓人忘了自己的。”

  歌聲突然在車廂尾部響起。不知是誰先起了頭,《祖國不會忘記》的旋律漣漪般擴散開。關啟誠跟著哼唱,起初聲音不大,直到唱到“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時,他看到前排的女生悄悄抹去眼淚,自己的聲音也不知不覺洪亮起來。劉子軒舉著手機拍下這一幕,鏡頭里,孩子們的眼睛亮晶晶的。

  列車抵達海晏站時,午后的陽光正烈。

  學生列隊走進青海原子城紀念館,玻璃展柜里的舊算盤、泛黃的試驗記錄、帶著銹跡的防護面罩,瞬間將時間拉回那個艱苦奮斗的年代。青海職業(yè)技術(shù)大學的劉楷瑞在一個標著“1964年10月16日”的展柜前停住腳步,里面陳列著當年科研人員用的搪瓷缸,缸身印著的“為人民服務”字樣已經(jīng)磨得模糊。

  “他們用這么簡陋的東西,造出了原子彈?”他伸手想觸碰玻璃,又猛地縮了回來,“突然覺得課本上曾學過的‘艱苦奮斗’四個字,重得像塊石頭。”

  來到同寶山研學基地,風帶著草原的涼意掠過。

  “愛國三問”環(huán)節(jié)更是將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們踴躍回答,堅定的話語展現(xiàn)出他們熾熱的愛國之心。大家許下青春諾言,立志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拼搏。

  夕陽西下,學生踏上了歸程。

  “這次研學活動對孩子們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能夠讓他們走出課堂,親身感受那段震撼人心的歷史,這比任何書本上的知識都更有感染力。”西寧市海湖中學教師秦文娟激動地說,“現(xiàn)在我們總說‘內(nèi)卷’‘躺平’,但讓孩子切實了解到當年在零下30℃守陣地的戰(zhàn)士和在實驗室里熬白了頭的科研人員的故事,他們才能明白真正的‘精神’,是在困境里長出的力量。”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劉程錦 亞君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