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wǎng)  藏文網(wǎng)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wǎng)圖說青海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春漫山鄉(xiāng)綻新居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牛玉嬌 李慶玲
發(fā)布時間:2025-05-14 08:49:32
編輯:趙婕
李樹茂(左)與妻子外孫談變遷、話幸福。牛玉嬌 攝

  青海新聞網(wǎng)·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四月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梨花與桃李爭艷,春意漫卷山鄉(xiāng)。

  4月17日晨光中,在民和縣避險搬遷安置點濱河花園小區(qū)的柏油路上,56歲的宮春香手握竹帚,掃帚劃過地面形成流暢的圓弧線。這是她在安置點擔任保潔員的第七個月,也是告別黃池村老屋的第二百一十個日夜。

  宮春香是民和縣巴州鎮(zhèn)黃池村人,2023年積石山6.2級地震發(fā)生后,宮春香家被監(jiān)測為山體滑坡危險戶,他們和其余22個鄉(xiāng)鎮(zhèn)的共1030戶、五千余名村民一起,被安置到了如今的民和縣濱河花園小區(qū)。

  “你看這盆花,是從山上老房子帶過來的。”宮春香擦拭著客廳窗臺,盆栽在春日暖陽下折射出耀眼的光澤。她的手指撫過嶄新的布藝沙發(fā),目光卻穿過玻璃窗,望向遠處層層疊疊的山巒。

  那里,是她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

  遙遠的黃池村地處山頂,從縣城去村子要翻兩座大山,因為是山區(qū),莊稼收成全看“老天爺心情”,因為路不好,村民們種的糧食運不出去,一年到頭也沒啥收入,上學、就醫(yī)、務工都是村民心頭“過不去的坎”。

  宮春香口中的黃池村像是云端的孤島,買菜要翻山越嶺,看病要到處找車,孩子讀書小小年紀就得住校,暴雨時常沖垮道路,屋頂也時常漏雨,家家戶戶備著接雨水的桶。

  宮春香說:“蓋的那幾間房子,全是夫妻倆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心血。”

  2023年冬天,地動山搖,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后,黃池村被劃定為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村,這次,宮春香和丈夫商量后,決定依托政府搬遷政策,走出這座大山。

  同一年,新民鄉(xiāng)下山村人李樹茂的兒子兒媳,正為孩子上學的事情暗自打算。

  “要不我們貸款在民和縣城買個房,孩子上學近一點,我還能找份工作,家里的地先流轉出去,你也可以安心跑車,不用在春耕秋收兩頭跑。”兒媳張八兄說出了心里話。

  沒等兒子開口,李樹茂說:“搬,以前條件差,供不起你們讀書,現(xiàn)在條件好了,有著避險搬遷的好政策,政府還有15萬元補貼,這時候不搬啥時候搬。”

  面對孩子上學的問題,68歲的李樹茂再也不會像多年前那樣憂思發(fā)愁。

  “下山村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年輕的時候打工很不方便,家里的吃喝全靠我一個人支撐,一邊要想盡辦法賺錢,一邊還要種地,條件不好,供不起4個孩子上學,真的很難。”

宮春香在新家整理盆栽。牛玉嬌 攝

  說起以前的生活,李樹茂的眼角不時泛起淚光。

  年輕時,李樹茂除了種地,就到處搞副業(yè),到縣城工廠背鐵塊,各種苦活累活他都干過,就為了熬過苦日子,李樹茂清晰地記得,1997年那年,他用辛苦存起來的錢蓋了三間松木房,彼時他已是不惑之年。

  李樹茂說:“以前一下雨就提心吊膽,大雨還下塌過我的兩間房子,后來一下雨一家人就住在帳篷里,那時候就在想,這種日子啥時候是個頭。”

  避險搬遷政策對宮春香和李樹茂來說是最好的安排,用李樹茂的話來說,避險搬遷讓“山里人進城了”。

  2024年國慶節(jié),宮春香一家告別黃池村,搬進了漂亮舒適的三居室,還舉辦了喬遷喜宴,沒過多久,宮春香就在小區(qū)找到了保潔員的工作,一邊工作,一邊照看孫子,過得很充實。

  2025年1月,李樹茂一家也喜遷新居,進城上樓后,生活條件改善了,除了照看孫子,老兩口時不時下樓健身散步,神清氣爽,兒媳張八兄也成了小區(qū)物業(yè)客服一員,小日子過得安穩(wěn)且幸福。

  此刻,暖陽下宮春香家窗明幾凈,陽臺上擺滿了各式盆栽,另一個單元樓里,李樹茂在典雅溫馨的新家里,和妻子、外孫談天說地,李樹茂笑著說:“從來沒想過還能進城住上這么好的房子。”

  張八兄為公婆倒上了一杯熱茶,說:“能過上這么幸福的生活是你們二老的福氣,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碓矗呵嗪H請螅    

推薦閱讀
吳曉軍在省委學習教育工作專班調研
吳曉軍在省信訪局接待來訪群眾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全省新聞系列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閱讀優(yōu)秀項目公示
基層減負,讓干部有更多精力深入群眾
西寧市加快推進無人快遞車試點工作
24H熱點
換個角度“瞰”西寧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棵窈停盒聲x“牡丹”打卡地助農(nóng)增收
黃河谷地美如畫
【黨旗領航】暖心服務賦能流動黨員 黨建引領釋放先...
青海省4名攝影師闖進國際頂級攝影大賽半決賽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金銀灘...
筑牢安全防線 守護生命家園——青海省2025年“防災...
【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
全省各地慶祝護士節(jié)致敬白衣天使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tài)科普館:打開高原生態(tài)的百科全書
熱點圖片
換個角度“瞰”西寧
換個角度“瞰”西寧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棵窈停盒聲x“牡丹”打卡地助農(nóng)增收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
黃河谷地美如畫
黃河谷地美如畫
【黨旗領航】暖心服務賦能流動黨員 黨建引領釋放先鋒力量
【黨旗領航】暖心服...
青海省4名攝影師闖進國際頂級攝影大賽半決賽
青海省4名攝影師闖進...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金銀灘上踏歌行——推動青海民營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新視角(四)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筑牢安全防線 守護生命家園——青海省2025年“防災減災宣傳周”啟動儀式現(xiàn)場見聞
筑牢安全防線 守護生...
【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勇?lián)咴{焰的守護者——記格爾木華潤燃氣有限公司調度中心班長,助理工程師、技師吳永
【中國夢·勞動美——...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wǎng)
未經(jīng)青海新聞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wǎng)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春漫山鄉(xiāng)綻新居

青海日報
2025-05-14 08: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春漫山鄉(xiāng)綻新居

青海日報
2025-05-14 08: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春漫山鄉(xiāng)綻新居

  • 2025-05-14 08:49:32
  • 來源:青海日報
李樹茂(左)與妻子外孫談變遷、話幸福。牛玉嬌 攝

  青海新聞網(wǎng)·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四月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梨花與桃李爭艷,春意漫卷山鄉(xiāng)。

  4月17日晨光中,在民和縣避險搬遷安置點濱河花園小區(qū)的柏油路上,56歲的宮春香手握竹帚,掃帚劃過地面形成流暢的圓弧線。這是她在安置點擔任保潔員的第七個月,也是告別黃池村老屋的第二百一十個日夜。

  宮春香是民和縣巴州鎮(zhèn)黃池村人,2023年積石山6.2級地震發(fā)生后,宮春香家被監(jiān)測為山體滑坡危險戶,他們和其余22個鄉(xiāng)鎮(zhèn)的共1030戶、五千余名村民一起,被安置到了如今的民和縣濱河花園小區(qū)。

  “你看這盆花,是從山上老房子帶過來的。”宮春香擦拭著客廳窗臺,盆栽在春日暖陽下折射出耀眼的光澤。她的手指撫過嶄新的布藝沙發(fā),目光卻穿過玻璃窗,望向遠處層層疊疊的山巒。

  那里,是她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

  遙遠的黃池村地處山頂,從縣城去村子要翻兩座大山,因為是山區(qū),莊稼收成全看“老天爺心情”,因為路不好,村民們種的糧食運不出去,一年到頭也沒啥收入,上學、就醫(yī)、務工都是村民心頭“過不去的坎”。

  宮春香口中的黃池村像是云端的孤島,買菜要翻山越嶺,看病要到處找車,孩子讀書小小年紀就得住校,暴雨時常沖垮道路,屋頂也時常漏雨,家家戶戶備著接雨水的桶。

  宮春香說:“蓋的那幾間房子,全是夫妻倆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心血。”

  2023年冬天,地動山搖,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后,黃池村被劃定為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村,這次,宮春香和丈夫商量后,決定依托政府搬遷政策,走出這座大山。

  同一年,新民鄉(xiāng)下山村人李樹茂的兒子兒媳,正為孩子上學的事情暗自打算。

  “要不我們貸款在民和縣城買個房,孩子上學近一點,我還能找份工作,家里的地先流轉出去,你也可以安心跑車,不用在春耕秋收兩頭跑。”兒媳張八兄說出了心里話。

  沒等兒子開口,李樹茂說:“搬,以前條件差,供不起你們讀書,現(xiàn)在條件好了,有著避險搬遷的好政策,政府還有15萬元補貼,這時候不搬啥時候搬。”

  面對孩子上學的問題,68歲的李樹茂再也不會像多年前那樣憂思發(fā)愁。

  “下山村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年輕的時候打工很不方便,家里的吃喝全靠我一個人支撐,一邊要想盡辦法賺錢,一邊還要種地,條件不好,供不起4個孩子上學,真的很難。”

宮春香在新家整理盆栽。牛玉嬌 攝

  說起以前的生活,李樹茂的眼角不時泛起淚光。

  年輕時,李樹茂除了種地,就到處搞副業(yè),到縣城工廠背鐵塊,各種苦活累活他都干過,就為了熬過苦日子,李樹茂清晰地記得,1997年那年,他用辛苦存起來的錢蓋了三間松木房,彼時他已是不惑之年。

  李樹茂說:“以前一下雨就提心吊膽,大雨還下塌過我的兩間房子,后來一下雨一家人就住在帳篷里,那時候就在想,這種日子啥時候是個頭。”

  避險搬遷政策對宮春香和李樹茂來說是最好的安排,用李樹茂的話來說,避險搬遷讓“山里人進城了”。

  2024年國慶節(jié),宮春香一家告別黃池村,搬進了漂亮舒適的三居室,還舉辦了喬遷喜宴,沒過多久,宮春香就在小區(qū)找到了保潔員的工作,一邊工作,一邊照看孫子,過得很充實。

  2025年1月,李樹茂一家也喜遷新居,進城上樓后,生活條件改善了,除了照看孫子,老兩口時不時下樓健身散步,神清氣爽,兒媳張八兄也成了小區(qū)物業(yè)客服一員,小日子過得安穩(wěn)且幸福。

  此刻,暖陽下宮春香家窗明幾凈,陽臺上擺滿了各式盆栽,另一個單元樓里,李樹茂在典雅溫馨的新家里,和妻子、外孫談天說地,李樹茂笑著說:“從來沒想過還能進城住上這么好的房子。”

  張八兄為公婆倒上了一杯熱茶,說:“能過上這么幸福的生活是你們二老的福氣,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碓矗呵嗪H請螅    

作者 牛玉嬌 李慶玲
編輯:趙婕
青海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