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在西寧,一群群“紅馬甲”用一顆顆奉獻之心,傳遞愛和溫暖,點亮了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讓西寧更加有文明氣質、更加有幸福溫度。
從田間地頭到街頭巷尾,從春風拂面到酷暑嚴寒,全市各單位、各行業(yè)志愿者積極參與交通勸導、環(huán)境整治、知識宣傳、關愛特殊群體等志愿服務活動中,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詮釋著愛與奉獻的力量,成為西寧街頭最美的風景。
“志愿紅”活躍在社區(qū)的風景線
“張大爺,最近天氣溫度變化較快,要注意增添衣物。”“奶奶您頭發(fā)長了,我們幫您理短些!”理發(fā)服務、義診服務、環(huán)境整治、法律知識宣傳、惠民政策宣傳……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不僅給社區(qū)居民帶來了實際的幫助,更讓居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互助。志愿者的每一個微笑、每一次幫助,都成為了社區(qū)里最美的風景。
“我們社區(qū)的志愿服務主要包括愛心捐助、助民為民、環(huán)境衛(wèi)生督查、關愛未成年人、敬老助老、幫助困難群體等方面,大家各顯其能,讓社區(qū)內(nèi)處處洋溢著互幫互助的氛圍”,火車站街道辦事處車站社區(qū)的志愿者韓玉說,“參與志愿服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在參與志愿活動時充實了自己,幫助了他人。我會用我的實際行動讓更多有愛心的人加入我們,為社區(qū)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志愿紅”扮靚城市文明窗口
“大家等一下,綠燈亮了再走。”“請注意腳下,穩(wěn)步慢行。”“我們的文藝演出要開始了,請大家坐好……”文明,是一種城市氣質,是城市發(fā)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如今,越來越多的志愿者活躍在西寧的街頭巷尾,以實際行動為西寧文明發(fā)展貢獻力量。志愿者或手持引導旗,在路口指揮交通,保證行人安全通行;或是在火車站、客運站等交通樞紐對進站的乘客進行文明勸導,引導乘客文明排隊、有序上下車;或是用文藝形式宣講理論政策,用創(chuàng)新的表演形式豐富群眾生活。
“近年來,街道依托‘文藝+宣講’‘理論+宣講’的形式,精選宣講內(nèi)容、創(chuàng)新宣講形式,通過開展分眾化、文藝化宣講將一場場形式新、接地氣、聚人氣的宣講活動搬到群眾家門口,讓黨的政策理論更入人心”,文匯路街道宣傳干部曹秀芳說,“用這樣的方式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送到居民家門口,精準對接居民需求,有新意、接地氣,并且鼓舞人心。”
“志愿紅”在服務中綻放光彩
“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應當更加努力地去服務社會,為更多的人送去溫暖。”近年來,西寧市不斷提升志愿服務水平,積極組織全市青年志愿者開展文明引導宣傳、巡河護河、重點群體關愛、便民利民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幫扶、關愛、慰問活動,提升志愿服務水平,讓志愿服務成為青年群體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價值追求。“我成為志愿者后,參與了多種不同類型的志愿服務。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我認識到了青春的責任與擔當,探尋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今后我將讓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更多的志愿服務活動中發(fā)光發(fā)熱!”團城中區(qū)委青年志愿者麻雨婷說道。
記者3月11日從團市委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青年志愿服務隊伍631支,實名注冊志愿者294001名,累計服務時長1209596.3小時左右。
溫暖的故事還在繼續(xù),志愿服務的腳步從未停歇,西寧市廣大志愿者將繼續(xù)扮靚這道美麗、暖心的城市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