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易娜 通訊員 王倩 報道)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緊緊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包案等化解信訪突出問題相關要求,大力推行信訪接待、現(xiàn)場辦公、調查研究、政策宣傳“四下基層”信訪工作法,推動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變“坐診”為“出診”、化“腳力”為“能力”、變“臺上”為“臺下”,以實實在在為群眾解決難題、為基層化解矛盾的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效果,努力解鎖推動門源高質量發(fā)展的密碼。
信訪接待下基層 變“群眾上來”為“干部下去”
進一步健全完善縣級黨政領導接訪下訪工作制度,按照“開門接訪、進門約訪、登門走訪、上門回訪”工作法,主動公開領導干部接訪安排,接受社會監(jiān)督,安排縣級領導坐班接訪,隨時接待來訪群眾,閱批群眾來信并轉交督辦,打通信訪“最后一米”。針對多次重復信訪的問題和信訪積案,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要求,建立信訪事項包案化解銷號制度,細化包案化解責任清單,按期辦結信訪事件,有效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āng)(鎮(zhèn))。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共接待受理群眾來信來訪21件(次)22人,已辦結17件,辦結率達80%。
現(xiàn)場辦公下基層 化“隔空把脈”為“精準指導”
為使下基層現(xiàn)場辦公成為凝聚群眾合力的動力,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門源縣認真貫徹縣級領導包聯(lián)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包聯(lián)片區(qū)制度和縣級領導包聯(lián)企業(yè)及“一企一策”幫扶機制,由縣級領導干部以上率下,利用好“一線工作法”,深入基層辦實事、解難題,共現(xiàn)場解決各類大小信訪問題30余件,接訪全縣信訪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均100%。尤其是針對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認真踐行“一線總指揮”職責,帶領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深入全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和部分村,對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防返貧監(jiān)測機制等工作進行實地督導和現(xiàn)場辦公,著力破解制約因素。同時,統(tǒng)籌人民調解員、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等專業(yè)力量,探索打造了縣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一站式”平臺,并以“一站式”平臺為圓心,推行“人民調解+司法確認”,充分發(fā)揮駐法院調解室功能作用,將一些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的民事糾紛就地化解,當場履行司法確認程序,有效提高人民調解執(zhí)行力;對青石嘴“老馬調解室”、東川“365調解室”、泉口“陽光調解室”等一批老品牌進行“基因改良”,強優(yōu)勢、除劣勢,從“一地盆景”向“滿園春色”延伸拓展,為基層治理注入“源頭活水”。
調查研究下基層 轉“表面文章”為“真抓實干”
組織縣級領導干部緊扣主題教育“五個實踐載體”和全縣當前重點工作、中心工作,堅持把走訪和調研結合起來,深入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排查、大攻堅”活動,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分管單位、聯(lián)點鄉(xiāng)鎮(zhèn)和企業(yè)跟班式、嵌入式、蹲點式調研,實地了解現(xiàn)狀,研判解決信訪熱點難點問題,及時提煉工作中的好機制、好作風、好政策、好做法,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16篇,切實將解決一個一個群眾上訪問題的個別經驗匯總為同類問題的“妙方良策”。
政策宣傳下基層 轉“官方解析”為“群眾話語”
針對部分農牧民群眾信“訪”不信“法”的問題,充分發(fā)揮“法律明白人”在參與基層依法治理、普法宣傳、法治引領示范等方面的法治帶頭作用,以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通過以案釋訪、以案釋法,向廣大農牧民群眾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信訪工作條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重點講述群眾身邊的信訪典型案例,讓廣大農牧民群眾進一步知曉《信訪工作條例》基本內容,了解依法信訪的程序規(guī)則,認識到涉訪違法行為的危害,積極引導群眾轉變“信訪不信法”的錯誤觀念。主題教育以來,共開展法治學習宣傳、“以案釋法”等活動10余場次,提供法律咨詢400余人次,受教育2萬余人次。